首页 
 组织机构 
 热点关注 
 新闻动态 
 思政工作 
 通知公告 
 校园文化 
 文明建设 
 统战工作 
 普法宣传 
 安工大首页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学习>>正文

党委中心组学习材料(第155期)

2017-01-09 09:56  

安徽工业大学

党委中心组学习材料

(第155期)

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专题

 

1.中国教育报系列评论之一: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1

2.中国教育报系列评论之二: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4

3.中国教育报系列评论之三: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6

4.中国教育报系列评论之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8

5.中国教育报系列评论之五:传道者先要明道信道

——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10

6.中国教育报系列评论之六: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

——六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13

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16

8.人民网:新发展理念标注中国经济新方位········································ 23

9.人民网:新常态:开启中国经济发展新航程····································· 26

10.人民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启中国经济发展新实践··················· 30

11.人民网: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要求——守住底线,决战改革······· 34

12.人民网:透过公报看2017年:经济工作有五大亮点可期·················· 37

                                     

党委宣传部

二○一七年一月


中国教育报系列评论之一: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坚持走我国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意义重大而深远。

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中央召开这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会议,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走好我国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只有走我们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更多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能培养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人,而不是高智商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走我国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时时处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青年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能不能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本质上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这个立德树人的大问题上,决不能有任何迷失。

走我国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责任培育学生全面客观把握历史、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的能力,有责任引领青年学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走我国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培养有中国文化之根、有中国文化底蕴、有中国魂的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网络时代,面对新一代的网络原住民,如果我们培养的一代人,没有对古老中国大地的人文情感,那么在不太遥远的将来,我们这个民族还能找到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吗?还能体验到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吗?这不仅是个知识传承的问题,同样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站立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吸吮着祖先留下的智慧和文化养分,凭借十几亿人聚合起的磅礴力量,坚定走我们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我们应该有这个雄心壮志。(本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6 12 10


中国教育报系列评论之二: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是事关立德树人根本的大事,是事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障,必须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就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当今时代,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思想思潮交互涌动,不同的价值观不断碰撞,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一刻也没有停止。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这几种关系,是值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面临不断扑面而来的新考验、新挑战,面对需要引领的青年学生,要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决不能在纷繁芜杂、光怪陆离、众说纷纭中迷失了方向,更不能在短期目标的追求中,忽视了立德与育人的宏大主题。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就要通过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现出来。思想政治工作,不只是体现在思政课堂上,在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无论课堂内外,都有价值引导的问题,都有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切入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处在网络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时代,求知欲强,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多样化、个性化成长的欲望强烈,个性张扬,更加注重个体的价值。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也要求我们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还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关键在 老师,关键在领导。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各地各高校要准确把握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工作重点,党委负有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履行一岗双责,纪委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告诫: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我们就能朝着正确方向前行,否则,就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归路。思想政治工作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形成常态化、动态化、系统化的工作格局,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才能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上练出真功夫,拿出硬功夫。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更要让青年学生懂得,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里,必须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才能坚定不移地朝着对的目标前进。(本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6 12 11


中国教育报系列评论之三: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告诉我们,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松懈,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居于重要位置,不仅具有独特的运行模式,而且要融合在其他各项工作中。高校工作千头万绪,有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社会服务工作、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等许许多多的工作,不仅是教学工作在培养人才,其他各项工作也都要为培养人才服务。看一所大学的水平,不能偏离高校工作的核心,关键要看人才培养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人才培养水平高不高,其中至关重要的判断标准是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正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正是坚持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回答的问题。

坚持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评价一流人才的标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学生以德励才,以德成才,以德用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科学院大学时对学生们所谆谆教诲的那样,坚持理想,脚踏实地,既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又勇于探索、勇于突破,不断认识科技世界新领地,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坚持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就要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开拓新思路,解决青年学生面对的各种新问题,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更好效果。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来自各个社会阶层,在信息化时代接收着来自各种渠道的各种信息,在成长过程中有着各自的人生经历、受到各种影响,有各自的追求和抱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人与人之间在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以取得更多、更大共识的过程,不仅要面对群体的人,更要重视个体的人,这样才能使工作具有针对性,深入到每一个学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坚持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围绕学生,就是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各项工作安排、各种制度设计、学校文化建设和各类设施建设等,都要以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关照学生,就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覆盖到每一个学生,没有遗漏,没有疏忽,不留死角;就是要在工作中关心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帮助、鼓励学生解决困难,引导学生化解困惑。服务学生,就是要为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努力创造有利条件,开辟多种路径,提供丰富资源,既努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共性需求和期待,又尽可能满足学生发挥才能和创造力的个性需求和期待,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亲和力和有效性。

高校人才培养能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关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未来,关乎国家民族命运。作为教育工作者,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承载着我们对青年学生,对国家民族未来的重大责任,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方向,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才有不断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和难题的能力,开拓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本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6 12 12

中国教育报系列评论之四: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突出强调了必须与时俱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对于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新一代青年大学生而言,新媒体崛起所带来的信息交互和裂变,让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表达空间更加宽广,但同时也面临着价值虚无和割裂传统的危险。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挑战性,也更加需要创新方式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坚定政治立场,也要深刻把握时代脉搏的变迁,创新工作方法,更接地气、更贴近青年,才更有成效。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要立足中国特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不能只是机械地执行规定动作,更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配套自选动作,才能让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结合,也更能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另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要坚持协同合作,需要其他课程的同向同行与同构共建,才能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国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目标,不能仅满足于实现大学排行榜上的硬指标,更要着重软实力”——对推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负有更高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同时,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精神和文化理念的打造,也是文化育人的过程,青年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追逐梦想、散发活力。因此,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是青年人德行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最佳介质,要注重创造性和针对性,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感受到健康思想和优秀文化的正能量,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实践育人工作机制。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社交媒体时代的潮文化更注重交互性,更加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要,也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要学会利用新媒体育人实践平台构建起教师引导、朋辈引领、知行合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如今的大学生是更积极展现自我的一代,同时也是可以让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素质发生积极改变的有效媒介。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掘大学生自我教育主体作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搭建更多师生互动的育人平台,组织更多接地气的实践活动,形成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砥砺品格、朋辈相携的新型育人机制。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有不同的青春之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提升针对性和亲和力,就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激扬青春之梦,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之路。而茁壮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也终将不辜负这个时代!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6 12 13


中国教育报系列评论之五:传道者先要明道信道

——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教师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高等教育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始终存在着怎样培养人的技术问题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价值问题。如果说前者反映的是教育的共性与规律性,那么,后者反映的就是教育的特殊性与阶级性,也就是教育的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这是任何社会的教育不会忽视也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都会采取措施予以巩固强化。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四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共产主义可靠接班人。

明道以增强育人的本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传何道?在今天,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它是谁,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会出现所谓的历史终结吗?对于这些基本而重大的理论问题,为师者,必先明、必自明、先真懂,方能以正确的知识和正向的价值观教育塑造学生,做到以理服人。否则,为师者,知不博、道不明、观不正,回避问题,似是而非,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毁人不倦,何以让学生智者不惑

信道以增强育人的动力。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思想政治工作不同于知识传授与物质构造,建树的是理想信念,感染的是思想灵魂,从而树立科学信仰。让人信首先得自己信。为师者,必真信、必坚定,有底气、有信念地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方能理直气壮地教育说服学生,以情感人。否则,为师者信道不弘,执德不笃,只能是以己所不信,强施于人,自欺欺人,虚伪以对,何以培养学生的坚定性?

弘道以增强育人的功效。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行胜于言。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才可能真正打动他人。为师者,必热爱真理、坚守真理,信守承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模范践行者,以行引人。否则,为师者言而不行、行而不正,只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自己都得了软骨病,行不正、站不直,何以培养学生的执着性?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何以为之,教师任重。要完成这一重任,广大教师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明白历史责任,自觉承担历史使命,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必须加强弘道能力建设,遵循教育规律,特别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使自己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育人以合力为上,以分散甚至抵触为害。学生的成长需要高校广大教师共同努力,在思想引导、价值导向上形成方向一致、力量倍增的效应。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改进中加强教学工作,其他课程教师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助作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做到两个作用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又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满怀信心,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彰显中国特色,着力培育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本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1214日)


中国教育报系列评论之六: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

——六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确立宗旨。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灵魂。只有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才能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当前,国际意识形态较量扑朔迷离,而高校身处风口浪尖,一方面要积极展开人文交流,另一方面要主动抵御敌对势力渗透,以主动权赢取话语权。能否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衡量高校党建的重要标尺。牢牢把握,就要做到管理无真空,统筹校内校外、网上网下、课内课外各种资源,构建学校、社会、家庭联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共同育人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要确保高校党委对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高校党委全面领导学校各项工作,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在党委统一领导下,重点推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在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上积极拓展思路,全面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作为高校党委的核心,书记、校长要坚守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以第一责任人的担当,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书记、校长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讲政治、懂教育、善团结、敢担当。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党对高校领导的充分体现。党委领导为校长负责提供必要前提,校长负责为党委领导提供充分保障。以明确同一个目标、坚持同一个根本制度、完成同一个总任务为前提,高校要切实把握集体领导、党政合作、科学决策三个关键点,充分实现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规范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可助力书记、校长站在改革前沿,带头为推动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作出表率。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党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与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高校基层党的建设要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坚持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推动落实党内生活制度化、常态化、人性化,把党组织建在教学团队中,建在科研团队中、建在学生社团中、建在互联网上,使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各级党组织书记尤其要加强同高校知识分子的联系,善交朋友、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多听他们的意见。高校基层组织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可以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要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高校各级党委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党纪为基本准绳,利剑高悬,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从严治党,就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用好党内监督利器,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做到有责必问、有责必查、有责必究,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抓好从严治党作为最大政绩,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所需的强大精神动力就会源源不竭。

夫国大而政小者,国从其政;国小而政大者,国益大。治校如治国,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就是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高校党建只有久久为功,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高校党建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本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1215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们全面贯彻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对外开放布局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预计减少1000万以上。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绿色发展初见成效。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充分肯定。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继续努力加以解决。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第一,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第二,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出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套政策框架。第三,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调整,经受了实践检验,是符合实际的。全党同志要坚定信心,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思路和方法,朝着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要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府公信力。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要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

会议指出,今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要总结今年工作,落实已部署的各项任务,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去产能方面,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去杠杆方面,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要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等,降低企业杠杆率。要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降成本方面,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补短板方面,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要更有力、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把功夫用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要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工作。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要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提高大企业素质,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同时,要继续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要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

会议强调,要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抓紧编纂民法典,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坚持有错必纠,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要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要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序推动民营银行发展。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要有重点地推动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作用。要完善跨部门的统筹机制,加强对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基础性重大改革的推进,既制定方案又推动落实。抓好重大改革顶层设计,也要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会议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合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进政策协同配套,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供需结构有效匹配、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良性互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赢得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持续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展。更好统筹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会议强调,做好经济工作,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在党领导经济工作之中。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必须落实。要深入调研,加强学习,提高本领,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际。要抓住想干事、敢干事这两个关键点,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促进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全党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尽心尽力把经济工作做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同志,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及武警部队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来源:新华社20161216日)  


人民网:新发展理念标注中国经济新方位

这是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行进在新常态的快车道上,中国正在奔向一个关乎未来的重要节点——此时,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剩下差不多4年时间。

2016”,这个数字既代表着十三五的崭新开局,也代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一年迈入了决胜阶段。

在这样一个重要时点,如何以新姿态适应新常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小康社会?如何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拥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的十三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挺立潮头、高瞻远瞩,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着中国经济的新方位。

十三五开局之年即将过去,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人们能够看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中国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翻开了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篇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拉开了以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序幕;

绿色化,指明了以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新常态的新路径;

一带一路、亚投行,彰显了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担当;

精准扶贫,践行了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思路。

在这样短时间内,中国为什么产生如此大的变化?

下对药方子,拔掉病根子

这句话体现了新时期中国要适应并引领新常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对变革的迫切渴望。

回顾历史,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为了解决相对落后和贫穷的问题,我国开始实行赶超战略,集中资源和力量快速发展经济,将积累社会物质财富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

这一时期的发展路径,为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换来了时间,也拓宽了空间,使我国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结构调整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日益突显。

当前,我国仍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艰难爬坡期,面临着结构转型时期的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发展理念必然也要发生新的变化。然而,新理念不是凭空而来的,是站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新方位基础上,针对新常态下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不断的望、闻、问、切,一步步艰难探索出来的。

中国发展的进程正是这样一个思路升级、理念更新的过程。在经济发展内涵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只有对症下药,不断创新,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才能实现更加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更加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面对紧迫的形势和任务,中国如何应对?

对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出了新发展理念这一剂良方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简单的5个词、10个字,凝聚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

坚持创新发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坚持协调发展,着力解决不平衡问题;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坚持开放发展,着力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创新,为谁创新?协调,为谁协调?绿色,为谁与自然和谐相处?开放,为谁开放?共享,谁来共享?

一切为了人民。

新发展理念,如同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围绕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谋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中,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有更多获得感,从而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普遍提高。

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彼此相互贯通、相互吸引、相互促进。五个理念缺一不可,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唯有协调发展、统一贯彻,出实招、破难题,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济世良方。理顺了中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指明了发展新方位,是迄今为止在党的报告中对发展内涵做出的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概括。

可以预见,有了这样的新发展理念,不仅会破解我国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目标方向,也会为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20161215日)

人民网:新常态:开启中国经济发展新航程

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临大势贵在顺而有为。

当中国经济从双位数高速增长逐渐放缓到个位数,同时面临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时,有些人患上速度焦虑,有些人感到转型迷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冷静观察、缜密思考、科学判断,明确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理论——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20145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经济新常态两年多以来,新常态理论指导着中国经济新的实践,不断开拓中国经济发展新境界。

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规律性呈现,是中国经济走向更高发展境界的必然历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国内因素看,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站在更高起点上的中国,面对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加,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传统优势不断削弱等诸多挑战,继续保持双位数的粗放高速增长,既做不到,也没必要。增速换挡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国际经验看,后发追赶型经济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增速普遍回落,而一些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大多是通过改革创新进入稳健的中高速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已有超过1/4省区市迈入人均1万美元俱乐部,增速放缓势在必然。

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从历史长过程看,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个长过程的一个阶段。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今年1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道理深刻,发人深思。

把握大势,才能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这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面对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只有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长远发展问题,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新常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新常态没有好坏之分,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应客观地看待新常态,在正确认识新常态的基础上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既要做到充满自信,也应充分估计困难。

放眼全球,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发达经济体走势呈现分化,新兴经济体增长反复波折。但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孕育着时不我待的历史性机遇。

审视国内,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区域增长乏力。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2015年保持了6.9%的增长,仍是全球增长的重要动力。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信心

在这样的变与不变之下,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成为不再来的;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就成为不可失的

面对机遇和挑战,关键是要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发展。主观能动性强,挑战也会转化为利好;主观能动性弱,机遇最终也可能变成利空。要让稍纵即逝的机遇为我所用、倒逼变革,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中国的发展占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短期来看,尽管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放在更长周期看,不过是波浪前进的新曲面、螺旋上升的新弯道,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没有变,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未来趋势,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是一种结构更优化、质量更优良的增长,且增量依然可观。2014年中国GDP总量就已超过10万亿美元,目前GDP已连续7个季度平稳运行在6.5%7%区间内。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保持在25%以上。在世界经济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总量如此庞大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增长来之不易。

中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中国地域辽阔,产业体系完备,经济转型升级有很好的蓄水池减震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动能。特别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居民储蓄率高,消费潜力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2015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推进,结构调整的成效逐步显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进一步加快。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发展已经展现许多新亮点。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6.7%,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7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至52.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2%,新增城镇就业1067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新动力正在强化,发展前景光明。在未来的航程中,只有牢牢把握住新常态这个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全面深化改革,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作为,中国经济大船方能行稳致远。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20161214日)

人民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启中国经济发展新实践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

2016,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也是攻坚之年。一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抓住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6.7%,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7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至52.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2%,新增城镇就业1067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经济发展已经展现许多新亮点,凸显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作用,推动着中国经济持续向好。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往远处看,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20165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一定要切实抓好。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虽然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理解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准确把握基本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

由此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绝非西方供给派翻版 中国特色彰显中国力量

权威人士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从全球看,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结构性改革才是走出眼前困境的根本之策,但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西方国家多党执政的痼疾,没几个政治家敢于真正付诸行动,结果是心想事不成。我们有制度优势,一定要形成共识、狠下决心,马不停蹄向前走,千方百计抓落实,扎实作为见成效。

从世界经济的坐标系中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绝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相反,中国以其较早的认识、较大的回旋余地、较强的体制优势等正成为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引领者。

可以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简单复制供给学派的供给管理,而是希望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行,其实质是全面深化改革在要素领域的延续和聚焦。

改革非一日之功 破字当头迎难而上

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是新一轮改革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调研时强调,“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根本要激发动力、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

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决心的重要检验。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只要看准了的改革,就要一抓到底,务求必胜。

五大任务,个个指向多年经济发展沉疴,项项关涉利益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绝非一日之功,正因其推进难度大,更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定力。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必然会带来一些冲击,而且这些冲击很可能会从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领域。我国处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出现明显分化,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能皆大欢喜,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适当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正如权威人士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窗口期,但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今天不以壮士断腕的改革促发展,明天就可能面临更大的痛苦。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减乘除并用。瞄准过剩产能做减法,出新空间。瞄准短板做加法,出新希望。瞄准创新做乘法,出新动能。瞄准放活做除法,出新活力。这既需要决心,也需要咬定青山的努力、实实在在的政策。

静水深流久久为功 改革攻坚初见实效

一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正式提出,到思路逐渐清晰、方案相继出台,到各部门各地区强化认识、加快推进,初见成效。

目标明确去产能。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首当其冲的就是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炭与钢铁行业。截至目前,钢铁4500万吨全年去产能目标任务,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全年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

精准施策去库存。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积累的问题日渐突出,供应结构与需求不匹配造成库存大量积压,城市分化严重成为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国家从供应端发力,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到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9095万平方米,比10月末减少427万平方米,已经连续9个月减少。

守牢底线去杠杆。去杠杆关键在企业,难点也在企业。历经一年稳妥有序的改革,10月末,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已有10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签署市场化债转股协议,总金额达1600亿元。

狠下决心降成本。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在不少领域仍面临着较高成本压力,多数企业反映制度性交易成本高融资成本高税费负担重等问题显著存在。着眼于此,中央把降成本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并提出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85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17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71%,比上年同期提高0.25个百分点。

精准发力补短板。今年以来,我国多省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具体行动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到10月底,46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迁入新居,今年计划新开工的20项重大水利工程全面开工,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破题。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七次会议上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是落实改革任务的攻坚期,抓谋划、抓统筹、抓落实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开局良好,后程可期。一年来的实践表明,供给侧的改革举措,让中国经济筋骨越来越强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明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将满载期许扬帆远航。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20161216

人民网: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要求

——守住底线,决战改革

期待已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612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在全球不确定因素增加、主要国家面临大选,明年又将召开党的十九大会议的背景下,本次会议格外受到关注。我们认为,由于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而明年又将召开十九大,本次会议处于承前启后之际,因此需要跳出单一年度时序的框架,将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成立后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放在一起比较,如此才能真正梳理出各年度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连续性和差异性,从而得到更多有价值的结论。我们认为,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在总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经济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控、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新的阐述和新的思想,整体上看,明年将在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稳住大局,守住底线,同时决战改革,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进展。

第一是此次会议将稳中求进总基调提升到了更高层次。梳理2013年到2015年会议公报,下一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都是稳中求进,此次会议公报延续了该表述,但对此进行了特别说明,强调稳中求进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我们认为其中有三方面的涵义。一是国际环境的诸多不确定要求中国有稳定的经济大局。明年1月,特朗普将正式上任,其经济政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明年欧洲多个国家将举行大选,同样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可能不乏黑天鹅的出现。这种背景下,维持中国经济稳定以应对这些风险是理所当然的。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其他经济工作需要在稳的前提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范围广、任务重,只有在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才能取得预期成效。三是稳定的经济大局要求更加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此次会议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要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比2015年工作会议中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提法,说明中央决策层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容忍局部性金融风险、区域性金融风险适当释放以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第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将是明年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会议指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从以下方面铺开。一是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本次会议明确了混改的领域,但没有明确具体的形式。我们认为,这可能说明混改可以从多个方面、多种形式进行实践。二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解决农产品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问题,主要包括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农村综合治理、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三是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方面,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我们认为,在今年去产能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明年去产能有可能在其他产能过剩行业铺开,如电解铝、铜冶炼、玻璃等行业。去杠杆方面,支持企业通过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行为降低企业杠杆率。根据我们的观察,2009年以后我国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出现了持续的下降,目前处在有记录以来的最低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说明我国企业去杠杆明显,可能已经比较接近一轮周期的底部。

第三是会议明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梳理,可以看到,对于货币政策方面,2013年至2015年会议分别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本次会议则使用了保持稳健中性这一说法。我们认为,在稳定大局的要求下,明年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目前的流动性水平,流动性不会收紧,也不会出现加息的情形。财政政策方面,2013年至2016年会议分别表述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从强调加大力度到强调有效性,表明财政政策要在积极取向的前提下,要有所针对,以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由于当前经济仍存较大下行压力,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将可能更多通过准财政发力支撑经济。

第四是此次会议第一次将房地产市场调控放在了国家宏观经济全局的高度。一是明确界定了房地产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居住需求,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房地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投资品,需要回归正常的居住属性并与人口挂钩。二是本次会议提出了要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三是通过推进城镇化,平衡东中西部、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疏解特大城市部分城市功能等方式推进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

第五是此次会议明确了要通过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2013年至2015年会议公报中对产权保护的表述分别为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利益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主要强调的是对知识产权和企业产权的保护。本次会议则明确表述为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抓紧编纂民法典,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这一表述是对此前11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中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财产权进一步明确和下一步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工作的指引。另外,会议还提出要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以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我们认为,产权保护在制度上的进一步完善和明确,有助于实质性地改善民间投资低迷的状况,为发挥经济潜力提供实质性支撑。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20161217


人民网:透过公报看2017年:经济工作有五大亮点可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把握下一年经济走向的最重要的风向标,在当前空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寻找中国经济新方位显得更为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对当前以及未来的形势有充分的把握。从这次会议来看,中央对形势的判断有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经济缓中趋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有好,质量和效益提升。该判断意味着中央认为GDP增速虽有所放缓,但短期内难以出现大的下跌,维持L型增长。GDP增长目标或将进一步被淡化,政策重心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供给侧改革倾斜。根据会议要求,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与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货币政策要适度灵活相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稳增长的力度或将有所减弱。

第二,结构有所优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开局之年变化明显:一是在经济结构优化的同时,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二是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绿色发展初见成效。三是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基础性改革措施已基本出台。四是贫困人口预计减少1000万以上,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而协调发展的成果并未明确指出,意味着当前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等仍有待缩小。

第三,矛盾问题突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所面临的突出矛盾:一是产能过剩与需求结构升级之间的矛盾。需要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提高供给效率,增加符合消费转型方向的中高端商品供应;二是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今年经济总体平稳,主要动力来自于房地产和基建投资,而两者都易受政策的影响;三是金融风险有所集聚。资产轮动下金融机构加杠杆、居民加杠杆买房,但当流动性逆转时,面临去杠杆压力,金融体系风险敞口上升;四是部分地区困难增多。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加大,需要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落实精准扶贫措施。

总体来看,经济形势稳中有忧,在此基础上,中央的政策基调依然是稳中求进。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中求进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的高度,从战略上看,政策框架越来越清晰。

一是坚持宏观政策要稳。连续多年不变的财政货币政策总基调反映了我国进入新常态以来宏观调控保持了一定的定力,注重政策的连贯性是推进改革的坚实基础。

二是坚持守住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近四年经济工作会议中风险一词一直高频率出现,从近两年的政策趋势看,中央的底线思维不但未变反而强化,对风险防范和化解的重视度提高。

三是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肯定了供给侧改革的作用,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中央在保持政策定力的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体现了经济工作的灵活务实。

透过公报看2017年:经济工作有五大亮点可期

从战术上看,2017年的经济工作有不少亮点可以期待。

一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次提出是在2015年的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使其工作定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其次,积极稳妥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缓解因收储价格高于市场出清价格所形成的储备粮高库存压力。再次是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通。最后是增加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加快实现精准扶贫工作提出的目标。

二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近年来,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火爆,资金脱实向虚明显,一定程度上对实体经济形成了资金分流。但任何国家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崛起,金融市场本质上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此次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以化解当前经济运行所面临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在增加有效供给的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稳定房地产市场。当前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一方面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库存处于低位,去年以来价格经历了一轮上涨,而广大三四线城市又面临商品房库存过多的问题。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既避免热点城市房价再次出现较快上涨,加大金融风险,又需要防止房价的大幅下跌。此次会议提出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闲置和低效的用地,与以往限购为主的调控政策有较大不同。

四是鼓励民间投资。今年经济运行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上半年民间固定资产增速大幅下滑,下半年虽有所恢复,但仍处在较低水平。多部门采取一系列举措稳定民间投资,此次会议也有多处提及。一是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二是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三是加强产权保护制度,甄别纠正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保护企业家精神。部分行业准入门槛高、国企央企垄断市场以及产权保护不到位,是限制民间投资的重要因素。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制度上鼓励民营企业家进行投资。

五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被放到空前重要的位置,并提出要深入研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处在较高位置,居民部门杠杆率因地产销售量价齐升而有所提高,个别月份房贷甚至超过总的商业银行贷款,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上升。除引导实体企业有序降杠杆、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外,还需要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此前有媒体报道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体系或有调整,但从此次会议公告看,深入研究积极稳妥,意味着改革步伐或慢于此前预期。

2016年已经给十三五做好开局,2017年更重要的是攻坚克难。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国内金融风险隐现,国际黑天鹅事件频发,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结构性改革突破供给侧瓶颈,以稳定的宏观政策化解需求侧的风险。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2 0161218日)

上一条:党委中心组学习材料(第156期) 下一条:党委中心组学习材料(第154期)

关闭

版权所有:安徽工业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