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热点关注 
 新闻动态 
 思政工作 
 通知公告 
 校园文化 
 文明建设 
 统战工作 
 普法宣传 
 安工大首页 
 
  专题讨论
当前位置: 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解放思想,扬长避短,发展马鞍山市区级经济

2006-03-02 07:45 xcb 

2001年,马鞍山市改变城区、郊区和乡村相分离的行政区划,将管辖郊区、乡村的向山区撤消,分别并入花山、雨山和金家庄三个区,使三个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巨大的空间。从2001年起,马鞍山市区级经济发展一年一个大台阶,形成了马鞍山市“十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道耀眼的风景线。在“十五”即将结束的时候,无论是马鞍山市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还是人们的主观愿望都要求马鞍山市区级经济在十一五期间不仅能继续辉煌而且能充当更重要的角色。因此,对影响马鞍山市区级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拟对影响马鞍山市区级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对马鞍山市“十一五”区级经济规划和实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马鞍山市区级经济发展的优势方面

1、天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中部崛起”重大战略以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相继提出,马鞍山市区级经济在“十一五”期间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部崛起,意味着中国龙的“脊梁”的挺起,安徽作为中部六省之一,更是具备承东启西、得中独厚的地缘优势,这种地缘经济优势,可以使安徽成为全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和国家产业政策与生产力布局中重点倾斜的地区之一。因此,无论从政策层还是从市场层面,安徽奋力崛起的因素都会逐渐增多,奋力崛起的条件也越来越充分,从而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多方面的新机遇和新的牵引力。

与此同时,安徽作为中国龙的“脊梁”的最前沿,与江苏、浙江、山东三个东部沿海省份接壤线长达2000多公里,公、铁、水、空等交通网纵横交错,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开发度最高、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的纵深与腹地。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的沿海带动型空间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安徽处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区的辐射范围,无论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市场经济时期,与“长三角”的经济联系都已经非常密切。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经济东向”的概念,就是要按照客观的经济流向,主动承接上海、江苏、浙江乃至山东、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对安徽的经济辐射。

江苏省为依托安徽等内陆地区振兴经济,把马鞍山市划作南京经济区的核心圈,主动推进与马鞍山市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而安徽省的“东向发展”战略把马、芜、铜、宜四座城市作为安徽省优先发展的“第一方阵”,并进一步把马鞍山市作为其中的排头兵,这对马鞍山市而言,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发展经济的十分重要的机遇。

马鞍山市发展区级经济,完全可以充分借助这些天时条件,搭上顺风船,做好大文章。

2、地利之便。

马鞍山市地处安徽、江苏两省交界,扼长江黄金水道,顺流而下就是江苏、上海等沿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朔江而上则是芜湖、铜陵、安庆等经济活力四射的皖江城市群,南下黄山有铁路、公路过境,而过江大桥建成后北上合肥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同时,205国道、314省道横贯全境,高等级外环路与宁马、沪宁高速公路连为一体。即将建成的马芜高速公路则是马鞍山与皖江城市联系更为紧密;马濮旅游大道与南京三环路对接,进一步缩短了与南京的距离,也使马鞍山到南京禄口机场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穿境而过的沪铜铁路,直接与京沪、皖赣、宣杭等主干铁路相连。所有这些构建起一道畅通、便利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另外,马鞍山紧靠南京经济区,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可以说东部发达地区进军西部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发展的重要交汇点和“阳光地带”。按照上个世纪90年代安徽省为呼应上海浦东开发提出、至今仍在全力推动的皖江开发、开放,马鞍山市属于真正的皖江经济区的“东大门”!

马鞍山市区级经济可以通过承东启西的便利和与“长三角”尤其与江浙发达地区的全面对接中发展、壮大自己。

3、人和之

马鞍山,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风韵的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十佳绿化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荣誉称号。近年来,马鞍山市通过加强综合治理,相继开展“打黑除恶”、“猎鹰行动”、“禁毒戒毒”、打击“两抢一盗”、“雷雨行动”等专项斗争,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有效地维护了马鞍山市的和谐稳定,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根据公安部、国家统计局开展的群众安全感问卷调查,马鞍山的综合得分已连续多年名列安徽前茅,还荣获了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称号。

决定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投资环境水平如何,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和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硬环境,还包括市民综合素质、文化底蕴及文明程度等在内的软环境。马鞍山作为一个移民城市,经过近50年的发展,业已形成和沉淀了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马鞍山市民的受教育程度位于全省前列,市内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比例居全省第一。而在“黄山松”精神、“奋进马”精神的引导和鼓舞下,马鞍山市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更是不断提高。另外,马鞍山与“长三角”地区不仅地相连、水相通,更是人相亲、习相近,特别是双方之间密切的文化学术和民间团体交流,更是促使马鞍山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底蕴不断接近。

区级经济的发展直接与社区人文环境等因素相关,相对于省内许多城市特别是沿江城市,马鞍山市在这些方面的优势显得突出和明显,这构成了马鞍山市区级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基础。

4马钢之重。

从产业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产业经济的关联度是产业相互带动发展的纽带,上游产品发展,必然带动下游产品发展,反过来下游产品的充分发展又能促使上游产品增加。座落在马鞍山的马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安徽省最大的工业企业和数一数二的标志性企业。马钢对于马鞍山市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鞍山市的经济增长主要也还是依托以马钢为主的钢铁工业。综观马鞍山市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钢铁产业带动链也就较为清晰和突出。因此,在安徽省着力实施和推进“861行动计划”,围绕资源优势和现有工业优势,重点建设马钢集团1500万吨钢生产基地的大好形势之下,充分利用马钢的实力和辐射,大力发展钢铁冶炼、加工业及其相关联的产业,同样不失为马鞍山市区级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有利条件。

二、马鞍山市区级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期的计划经济

虽然,近几年来,马鞍山市的区级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占全市的份额依然很少,如区级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2004年仅8.03%,区级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全市比重2004年也只是9.93%。区级经济还不太发达的一个主观原因是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马鞍山市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举国之力集中建设而成的新兴工业城市之一,计划经济的根基相对较深。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后,传统计划经济的观念、体制和机制,也或多或少地束缚着马鞍山市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对于区级经济这样一个新生事物,不少人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更谈不上真正支持、帮助区级经济和为区级经济寻找发展之路。如果说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导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区级经济的重视还没有充分到位的话,那么对区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影响就是在发展区级经济过程中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以至造成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这对马鞍山市发展区级经济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2重工尤其是对马钢重依

马鞍山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马钢为首的第二产业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十五”期间,马鞍山市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尤其在全省乃至全国第三产业的比重都较高的背景下(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般在50%60%),马鞍山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马鞍山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问题,诸如产业结构单一、布局不合理、新的增长点缺乏等矛盾日益突出。而过度依赖马钢等传统工业,也使得马鞍山的经济发展较为被动。对于马鞍山而言,其钢铁行业集中率非常高,一旦这些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出现困难,其必然会引起其他非集中性行业的产量、规模等发生萎缩,直接导致经济衰退、摩擦失业增多,进而会影响整个宏观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形象的比喻是:一个城市如果其集中性行业一打“喷嚏”,整个城市就得跟着“感冒”。90年代中期,由于马钢的困境而影响整个马鞍山市的经济发展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而这些也成为马鞍山市发展区级经济的又一制约因素。如前所述,马鞍山市依托马钢发展区级经济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依赖马钢特别是严重依赖马钢就是危险的了,而目前马鞍山市的区级经济发展正存在这样的严重隐忧。

3、自然源尤其是土地源短缺。

威廉?配第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劳动之母”。自然条件和资源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进行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十分困难的。马鞍山市目前约有耕地4万公顷,人均不足0.04公顷,仅为我国人均数的12。马鞍山市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城市之一,矿业及其粗加工业为“钢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仅拿矿业开采占地来说,据统计,仅马钢所属的南山、姑山两座矿山以及黄梅山矿就占地2000多公顷,生产用地占总用地90%以上,其中废弃的采坑、排土场、尾矿库占矿山用地39%―55%,由此可见,矿山采选作业排出的尾矿、废石破坏土地和堆存占地面积之大,对于马鞍山市这样一座自然资源短缺的城市而言,影响有多深远了。也如前述,“十五”期间,马鞍山市的区级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向山区所辖的郊区、乡村分别并入了城区的三个区,使城区的三个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突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空间,经过几年的发展,这种发展空间已经日益缩小,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短缺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三个区发展的一个瓶颈。

     综上所述,马鞍山市区级经济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优势、机遇十分充分、明显,但同时也存在着比较突出的不利因素,这些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当然不仅这些,本文限于篇幅只能就几个主要的作简单的分析。在制订马鞍山市“十一五”区级经济发展规划的时候,尤其在“十一五”期间推动区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这些优势和劣势,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才能扬长避短、趁势而上,以便使区级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从而也为马鞍山市的整体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鞍山统计年鉴(2002年、2003年、2004年)

2、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2001年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社会经济发展报告和相关统计公报、简报。

作者介绍:宋洪生,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黄小峰,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助教。

 

上一条:解放思想,大力发展马鞍山市区级经济 下一条:管理学院党总支研究部署开展“东向发展、全民创业”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关闭

版权所有:安徽工业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