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热点关注 
 新闻动态 
 思政工作 
 通知公告 
 校园文化 
 文明建设 
 统战工作 
 普法宣传 
 安工大首页 
 
  专题讨论
当前位置: 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解放思想,大力发展马鞍山市区级经济

2006-03-02 07:48 xcb 

区级经济是指大中城市行政区的经济,它是大中城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大中城市经济的最基本层次和重要的基础。

区级经济首先是大中城市行政区的区属经济:在一定的行政区内,归所在的行政区管辖,所在地的行政区为其提供各种行政便利,它为所在行政区提供财税等方面的支持。不言而喻,区级经济首先对所在行政区进而对所在城市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具有很大的意义。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大中城市的区级经济在很长时间内都相对弱小,因而从规模上一般由中小企业构成,从经济成分看则以集体、个体经济为主,而且技术、管理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这使得区级经济的作用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要使整个国民经济能够良性运作,尤其是要推动大中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区级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马鞍山市区级经济的发展是从2001年才开始真正起步,那一年,市政府将一批市属企业下到了区里,特别是撤消向山区,将原向山区所辖的郊区、乡村分别划给城区的三个区,使城区三个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一下子获得了很大的空间。从那一年起,马鞍山市的区级经济一年一个大台阶,进入了真正的跨越式发展的崭新时期。到2004年,三个区的工业产值分别达到了11.42599亿(金家庄区)、15.33583亿元(雨山区)和8.2亿元(花山区),财政收入达到了1.08099亿元(金家庄区)、1.3584亿元(雨山区)和1.24亿元(花山区),区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0.3%左右,区县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17.1%。经过了这几年――主要是“十五”期间的大发展,马鞍山市的区级经济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一方面市政府提供的空间条件正在不断缩小,另一方面,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省里“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马鞍山市经济发展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迫切要求区级经济在马鞍山市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那么马鞍山市区级经济究竟应该如何发展呢?本文拟从宏观战略的角度谈些看法。

一、高度重视,全力推动。

马鞍山市的区级经济是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马鞍山市受计划体制影响还是很深的,而这种影响最突出表现就是认为一个城市只要有几家大型骨干企业就可以带动整个城市的生存、发展,因此,城市的各个方面、乃至各行各业只要围绕这些大型骨干企业服务就行了,结果是这些骨干企业一打喷嚏,整个城市就感冒。这种现象在一些工业城市特别是重工业城市尤其明显,马鞍山市长期依赖、现在仍然严重依赖马钢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如果说这种情况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已经被动的话,那么在市场经济时代就十分危险了。所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搞市场经济以来,许多大中城市都改变观念,转换机制、采取措施,在推动城市经济整体建设的同时,积极促进区级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上海市,1998年就已经达到了这样的水平:经济增长的60%、可用财力的90%来自区县;与马鞍山市情况比较类似的武汉市,过去也是长期以武钢等传统工业为支撑,因而,在98年区级财政还只占全市财政的四分之一左右,经过短短几年在区级经济发展上的急起直追,到2003年,区级经济在总量上就接近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全市财政的三分之一,使整个武汉市的经济出现了“总量迅速扩张、效益大幅提高、结构明显优化、改革逐步深入、开放日益扩大”的大好形势。

上海、武汉作为大城市存在着马鞍山市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然而他们的成就本身并非没有一般道理可揭示:那就是强市必须建立在强区的基础上,强区的根本之道在于发展区级经济。而包括上海、武汉在内的全国众多大中城市在发展区级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更给我们这样的共同启示:

第一,各级领导特别是市、区领导要对区级经济的作用、意义有清醒的意识,并在认识上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区级经济的发展给予积极的长期的重视和支持;

第二,建立由市分管领导挂帅、市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门的领导小组,并与区级分管领导、部门之间形成网络,集中履行指导、协调、督办、落实、服务等职能,使区级经济发展有专人负责,特别是有组织上的保证;

第三,市级政府和部门除了向区级政府和部门简政放权,更应该采取“放水养鱼”政策,即主动把一些效益较好的市属企业下放到区一级,以充分调动区级政府和部门发展区级经济的积极性。

二、更新观念,追求实效。

马鞍山市的区级经济近几年是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与其他城市相比,显然还存在相当的差距,特别是作为重工业城市原先的区级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结构不尽合理,要在较短时间内使区级经济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对所在区的社会经济繁荣有较大的贡献,必须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不断更新观念,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真正追求实效。

首先,突破“产值经济”的传统思维束缚,树立起“税源经济”的观念。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个地方的产值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和政府效能的重要指标,在利改税10多年后考核指标仍沿袭了计划经济下的标准,重产值,轻税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作用、意义正不断增大,因为税收不仅养活了政府机关,也在为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物质保证。当然,税源的增多、增大,不能仅仅靠或单靠税务部门加大税收力度,而必须采取蓄水养鱼的根本之策,那就是从上到下各级政府对税源环境和氛围的培育、维护,确切说也就是对税源经济的精心培育、维护。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单求所用”的胸怀和气魄,大胆吸纳,兼容并蓄地通过大力发展税源经济,使区级经济的发展真正取得利国利民的成效。                                                                                                                             

其次,突破政府“包办一切”的传统思维影响,引导全社会各个方面共同振兴区级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想包办一切也不可能、更做不到。因此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有所为”方面主要是加强宏观规划、指导、协调,尤其是政策扶持、环境营造、基础设施的准备上,而对“有所不为”的理解应该是:区里不能把本来用作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钱挪作他用,去搞“政绩工程”,更不能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搞经济建设。结合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归根结底就是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广泛筹集社会资金搞经济建设,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另一方面,要大跨度、多渠道地扩大开放,最广泛地吸收各种内外资金,只有这样发展区级经济,才能真正的实现“众人捧柴火焰高”。                                                                                                                                                                                                                                                                     

最后,突破“城区中心”的传统思维制约,形成城、郊、乡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按城区、郊区、乡村划分经济区本身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条条框框思维方式的产物,在那样的思维习惯下城区是经济建设的中心,郊区是城区的蔬菜、副食基地,乡村则是城区的粮食、原料基地,这样的思维习惯很容易把区级经济理解成以城区为中心的经济,而如果按照那样的思维习惯来规划、发展区级经济的话,区级经济不仅只能局限于“城区”那样的孤岛上,更不能在造福郊区、振兴乡村中壮大自己。所以,必须有城郊乡一体化的概念,必须科学规划、利用好城郊乡的一切资源――智力、财力、人力和自然资源为区级经济发展服务,只有这样,区级经济才能形成气候,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动力。

三,立足区域,科学布局。

要使区级经济获得较快、较大发展,还要突破“区属”的概念局限,从更高更广的角度充分利用好天时地利等因素。马鞍山市地处安徽、江苏两省交界,扼长江黄金水道,顺流而下就是江苏、上海等沿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紧靠南京经济区,从整个国家的角度,也可以说东部发达地区进军西部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发展的重要交汇点。从天时的角度看,江苏省为依托安徽等内陆地区振兴经济,把马鞍山市划作了南京经济区的核心圈,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发展区级经济,完全可以充分借助这些天时地利条件,搭上顺风船,做好大文章。

紧靠发达地区、紧靠像南京那样的江南大城市,本身具有无限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对马鞍山市而言,最现实的出路也在此:成为与南京经济区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富有鲜明特色的卫星城市!通过这几年的发展,马鞍山市正朝着这一趋势前进,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心目中马鞍山只有工业、只有钢铁的冰冷、单调印象。

要把马鞍山市建设成南京市真正的“卫星城”,除了继续全力保持原有的重工业优势,关键是发展第三产业,目前马鞍山市的第三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有的方面如以“催林”为代表的水文化已名扬省内外,以“梦都”为代表的餐饮业也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的名气。然而与一个“卫星城”的标准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还有很大的继续发展的空间。为此,一要科学规划好。目前我们还只有在餐饮、洗浴、房地产等方面有一定的起色,通过高速公路、过江大桥、轻轨等四周交通的大发展,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与江苏、南京形成更密切的联系,这些起色如不进一步做大、发展,很难满足需要、适应变化;同时,作为“卫星城”,光有这些显然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教育、健身娱乐、休闲旅游、信息服务等条件和设施,特别是还需要有市民的较高的文明素质和良好的文明习惯。这些都应该长安排、早打算,整体规划好。二是确立鲜明的比较优势。要成为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卫星城”,要把发达地区、大城市的消费者吸引过来,必须具有特色、价位和服务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在特色方面,我们的水文化特色还是初步的,餐饮业严格说还只能算是起色,而整个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信息服务等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在价位方面,我们更要避免竭泽而渔,如目前的房价虽然还低于南京等发达城市,但增长过快,超过了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城市的水平,显然应该引起注意,其他行业也是如此,价位问题当然应该主要通过经济杠杆、市场手段来调节,但降低或减少各种费用、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或扶持相关产业发展,政府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在服务质量方面,窗口行业的服务水平、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等也同样有大量的文章要做。

由于区级经济与第三产业密切有关,因此,随着马鞍山市建设成为南京经济区的“卫星城”而带来的第三产业的大发展,马鞍山市的区级经济也必将获得一个大发展的绝好时机。

四,抢占高位,各显所长。

马鞍山市西侧朔江而上是芜湖、铜陵、安庆,南下黄山有铁路、公路过境,而过江大桥建成后北上合肥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按照上个世纪90年代安徽省为呼应上海浦东开发提出、至今仍在全力实施的皖江开发、开放,马鞍山市属于真正的皖江经济区的“东大门”!按照最近省里提出的“东向发展”战略,马鞍山市属于马、芜、铜、宜组成的优先发展的“第一方阵”中的排头兵,这又一个天时地利条件要求我们必须也应该把马鞍山市建成开发、开放的“试验区”和“示范区”,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发展区级经济必须高位起步,同时又要因区而异、各显特长。

首先,要抢占高位,由高起步。即必须突破传统的旧经济模式,优化结构,提升档次,发展高科,培植名牌。

马鞍山区级经济不发达,不仅在于区级经济的产值、税收还较少,更主要地表现在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高科技产业少特别是缺乏拳头企业、名优产品,不改变这些状况,区级经济发展无从谈起。因此,要大力发展区级经济,一要实现从传统行业、传统产品的培植跨越到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利用。马鞍山的大企业――马钢、矿院、十七冶等的科研力量十分雄厚,高校虽然不多,但安工大是以工科为主的综合型大学,科研实力及其成果也是省内外知名,马鞍山又紧靠高校、科研机构密集的南京,这些有利条件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二要大力提升第三产业的层次和水平。以“催林”为代表的马鞍山水文化之所以闻名省内外,就在于它突破了传统洗浴的狭隘概念,将餐饮、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也结合了进来,这对我们提升第三产业的档次是一个非常好的启示,我们正在进行的商业一条街、步行街规划建设也显然要注意避免过去地摊式、集贸式现象,而应突出文化氛围、个性特色、人文内涵,增加功能,在这方面上海南京路、芜湖中山路商业街建设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三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最主要的就是走生态农业之路,在追求高产的同时,降低对农药、化肥的依赖,增加人体所需的有机营养成分,从而使产品不仅能占领本市市场,也能远销省内外甚至国内外。四要积极扶持名优企业和名优产品。如以采石矶为代表的旅游业,当涂黄池酱菜、采石矶酒、采石矶茶干等在省内外都已有一定知名度,都可以精心培育,大力扶植,这种扶持从政府的角度不仅是政策上的倾斜、行政上的支持,还在于积极主动的内外宣传。

其次,要因区而异,各显所长。即放手让各个区自己根据各自的条件、情况、优势发展自己的经济,以充分调动他们发展区级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马鞍山市与芜湖、安庆等城市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工业甚至以重工业为主,这在较长时间内不会改变,我们在发展区级经济的时候首先要针对这一特点扬长避短,如充分利用工业城市在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集中优势,使区级经济能在原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延伸辐射中得到发展、壮大,就这一点而言,三个区中金家庄区相对来说,是最适合的:作为城市老区,马钢的许多企业坐落其间,发展工业的综合能力、条件最好,而事实上金家庄区也确实在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区级经济,如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亿元,占了55.3%,而从产值看,2004年预计完成社会总产值(不含农业和个体经济)为1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预计为9.5亿元,接近68%,而这其中民营经济又最为活跃,全区的8亿元工业产值全部由民营经济完成的,特别可喜的是该区骨干工业企业主体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3年的12家增加到15家,还有一批企业也在接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这些数据说明充分利用好马鞍山市原有的工业力量对发展区级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工业城市发展工业的优越性是对整体而言的,各个区在发展自己的区级经济时必须具体结合各自特点。像金家庄区可以以工业为主,花山区和雨山区除了这一般的条件,还有其他的优势,如花山区位于市中心,居住和流动人口相对密集,可以在第三产业特别是商业、服务业方面求大力发展的途径;雨山区内旅游资源独一无二,可以在旅游经济上做足文章;花山区、金家庄区、雨山区都兼跨城区、郊区和乡村,同时可以探索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花山区和雨山区的辖区内有安工大的两大校区和其他一系列学校,还有发展餐饮服务、IT业、信息咨询和文教服务的广阔空间。只有根据各自优势,各显其能,才能使马鞍山市的区级经济蓬蓬勃勃的发展起来。

五,良性运作,持续发展。

要确保区级经济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还应特别避免一哄而上、急功近利的现象,特别避免只求产值、不求效益、只求经济效益、不求社会效益的现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而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最好的方式就是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去发展区级经济。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即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的:再利用:是指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即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资源化: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循环经济近年来已经成为席卷发达国家也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一股新的经济潮流和趋势。我国政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已经在全国许多地方进行试点和落实。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也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提出的。

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发展区级经济,尤其对马鞍山这样的重工业城市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城市生态学观点。不仅马鞍山市经济必须进入整个区域经济大循环中,而且马鞍山市的经济、每个区的经济本身乃至每个企业也是一个类似生物机体的循环系统,既不能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只顾产值,不顾效益,只求数量,忽视质量,也不能完全按市场原则只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不顾忌长期的社会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我们发展的区级经济必须是低能耗、无污染的绿色经济。按照这样的要求,无论是引进还是自建,都必须首先考虑生态平衡,而这种生态平衡既指对所在区、对整个市,也指对整个区域、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社会,随着《东京议定书》在2005216日正式生效,这种环保生态观念树立得越早,对我们越主动,发展的前景越广阔。

第二,根据循环经济的要求改造原有的经济体制、结构和模式。当前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应该是积极推进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整体上、从长远看还是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制造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并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武装、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第三,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制定规划,采取强有力的保证措施。首先从宏观上,整个市、各个区要根据已有的条件制定好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其次,推动科技、环保等部门制定可行的标准指导、督促企业根据循环经济原则运作。最后,采取奖惩措施,对按照循环经济原则运作并表现优秀的企业进行奖励和政策倾斜,而对违反循环经济原则的企业予以政策性限制和惩戒。只有规划、标准科学明确,政策、措施切实有力,才能真正确保马鞍山市的区级经济和整个城市的经济处于良性运作、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郭晓渝.深圳区级经济发展的主攻点.特区理论与实践〔J.1999、(6

2〕舒炼.关于加快区级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长江论坛〔J.2000、(6

3〕张海涛.惟有大开放  才能大发展.长江论坛〔J.2000、(6

4〕舒炼、张海涛.武汉区级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长江论坛,2002、(2

5〕胡延菊.新分税制下区级经济发展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

6马鞍山统计年鉴(2002年、2003年、2004年)

7〕马鞍山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2001年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社会经济发展报告和相关统计公报、简报。

 

上一条:安徽工业大学积极参与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 下一条:解放思想,扬长避短,发展马鞍山市区级经济

关闭

版权所有:安徽工业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