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热点关注 
 新闻动态 
 思政工作 
 通知公告 
 校园文化 
 统战工作 
 普法宣传 
 安工大首页 
 
  思政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思政工作>>正文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谈

2006-03-09 15:25 xcb 








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中共北京交通大学委员会

    引导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也是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方面,我校对此十分重视。多年来,我们一直将这项工作作为党委书记、校长负总责的“一把手工程”,将之贯穿于学生入学教育、学习实习、毕业就业的各个阶段,特别是注重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学生“在工程建设中了解国情、在工程参与中增长才干、在工程实践中磨砺品质”,同时辅之以先进事迹激励、优惠政策推动、主题活动引导等多种方式,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社会实践体验
    学校每年都安排10多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深入到国家重点工程现场,开展社会实践、科学考察和志愿服务活动。几年来,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胶济线、宜万铁路、兰新复线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工地,都留下了我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身影。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利用假期赴兰州铁路局,考察以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管理系统为代表的现代铁路信息化发展状况。在考察实践中,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当今中国西部铁路的发展现状,亲身见证了祖国西部大开发的火热场面,纷纷表示毕业后要投身西部建设,献身铁路事业,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学科优势,积极参与青藏铁路的各项建设,在青藏铁路信息化、高原冻土施工及生态保护、青藏线无线数字移动通信及测控技术、高原铁路运营组织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带动了一批研究生跟随导师深入青藏线现场,实地参与工程建设。通过实地参与,同学们增强了对工程建设新技术、新理论的理解,提高了科研创新能力,自觉地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青藏精神带回学校。2004年9月至12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钟章队教授带领数十位研究生及20余家单位,在平均海拔4000米、总长187.6公里的试验段上进行了700余项基于GSM-R的无线通信测试,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在铁路上应用GSM-R技术的国家。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学生们与建设工人同吃同住、与技术人员共同学习和交流,一道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测试任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5届硕士毕业生位永彩,在参与了700余项测试项目后,主动将个人的研究方向与祖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与西部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和与青藏铁路关系密切的一家通信公司签了约,即将再赴青藏,继续为青藏铁路建设作贡献。他表示,“在青藏高原,我亲身感受到了建设者们忘我奋斗的精神。国家的需要就是大学生最正确的发展方向。”
    先进事迹激励
    我校引导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而采取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是广泛宣传介绍扎根西部基层工作的优秀校友事迹,激发学生献身西部重点工程建设的热情。学校每年都要组织3-5场以“成长、成才”为主题的报告会,请在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在扎根西部的过程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校友回校,讲述他们及他们的战友艰苦奋斗的历程,讲述他们对人生、事业的感悟,讲述国家西部重点工程及西部大开发的进展。
    学校还聘请这些杰出校友担任在校学生常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师。这些杰出校友不但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或节假日回学校与学生们座谈、交流,还抽时间与学生进行书信和电子邮件联系,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扎根新疆马兰地区的1994届本科毕业生梁宏林,当年放弃了留校和到外企工作的机会,选择到马兰基地献身国防建设,因工作突出,2000年被破格晋升为少校。他多次回校给学生作报告,讲述毕业时的选择和工作后的成长经历,对同学们影响很大,激励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学子投身国防建设。
    优惠政策推动
    学校制订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去西部就业。制定实施了《毕业生支援西部建设奖励办法》,并从2001年起设立“奋飞奖”,对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奖励。至今,已有80名学生获得这项奖励,奖金总额达20万元。对选择到西部就业的毕业生,学校不仅通过校电视台、新闻网、校报、宣传栏等媒体广泛宣传,还隆重召开全校大会进行表彰,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为这些毕业生颁发表彰证书与奖金。学校还规定,在西部工作两年后报考我校研究生的毕业生,只要达到复试分数线,学校均予以优先录取。
    在引导在校生到西部建功立业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意通过定向培养方式为西部地区培养人才。我校近两年连续在西藏、青海地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按“3+1”模式(即前三年以学校为主安排基础教学,最后一年以用人单位为主安排专业教学及毕业设计)培养。学校对这些学生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不仅科学安排他们的教学计划,党委书记和校长还亲自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勉励这些同学学成后服务于青藏线。目前这批学生即将参加实习,他们都坚定地表示学成毕业后到青藏线上就业,以自己的学识报效祖国、报效家乡。2005年学校还计划专门拿出部分研究生招生名额投向青藏铁路,定向培养青藏铁路建设紧缺的通信信号、铁道工程、运输管理与机车车辆专业人才。
    主题活动引导
    学校积极开展“了解西部”系列活动,定期举办大型就业指导讲座和不定期的小型就业指导讲座,注重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去年以来,学校以“我志愿、我选择、奉献青春、服务西部”为主题,举办了10多场次的西部影片展播、大型图片展、西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报告会,开展了西部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在校内引起极大的反响。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和各个班级也都积极开展了以“服务西部,报效祖国”为主题的党课、团日及班会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校园悬挂的“每一个平凡岗位都是你成功的选择”、“到基层去,感知时代脉搏,发挥才干,成就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砥砺心志,放飞梦想”等宣传标语,充分营造了服务基层、服务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光荣的氛围。
    在今年的毕业生中,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等西部国家重点工程现场急需专业的学生中已经有100多人主动签约到兰州、西安等铁路局或工程局工作,有10多名通信、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踊跃报名到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相关单位就业,还有十几名同学自愿到西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以及其它国防部门工作。
    责任编辑:杨中华  
   
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

   
周家伦

    同济大学各类在校学生近54000人,分布在五个校区,是上海地区学生规模最大、办学校区最多的高校。近年来,校党委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模式,突出主线,打造品牌,开拓空间,创新内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校连续21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5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和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年年都有全国性的优秀项目奖,上海市优秀社会实践项目数也处于上海高校的前列,还涌现出一批先进团体和个人。
    始终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这根主线。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我们始终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引导大学生在多样化的社会实践中深入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1995年开始,我校就有一批批大学生奔赴被称为“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市。被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和报道的大学生就业典型、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徐健,在读本科时曾参加了学校“爱洒定西”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定西,他的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本来2001年研究生毕业时他可以免试直读博士,或者参加工作留在上海,但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去定西创业,引进资金组建成立了“定西地区金芋马铃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开发定西马铃薯产业做出了贡献,2003年被团中央评为“十大杰出创业青年”。土木工程专业的刘英俊放弃了已经签约的工作单位,作为志愿者第一个报名赴西藏,在拉萨市建设局志愿服务一年后,主动要求扎根西藏。他在给学校的电子邮件里这样写道:“在西部的一年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西部需要人才,同时也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正是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使一批批大学生在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上认识更加明确、志向更加坚定。不少同学在完成社会实践后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在一批典型的带动下,我校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愈益强化,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着力打造系列精品项目。我校广泛发动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的系列活动,积极与地方党政领导沟通联系,按照“按需设岗、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开展社会急需、群众欢迎、学生可为的实践活动,增强实践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并努力在众多社会实践活动中打造品牌项目,形成示范效应。
    近年来,同济青年志愿者活动蓬勃兴起,志愿者队伍迅速壮大。学校党委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突出人格教育的位置,人格为先,先做人再做事。我们对以共青团为主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开展、打造品牌。我校自2001年首次参加由团中央组织的“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接力计划”以来,共选拔了5批27名学生赴云南开展扶贫接力计划。我校有15名应届毕业生参加2003年首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04年又有7人加入,而且每年都有两名同学进藏。近年来,我校已有50余人次在西部开展了一年以上的志愿服务工作,加上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其他西部项目,投身西部社会实践已在我校形成传统,也形成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品牌项目,如云南的医疗扶贫接力、重庆万州的库区科技服务、云南元谋的支教团等。
    结合专业,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我校始终坚持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除了开展好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以及军政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外,还引导学生深入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红色之旅”等内涵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结合我校大多数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特点,开拓思路,不断创新,精心组织了一批具有专业特色、能够全面发挥学生智力优势的项目。近几年来,仅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结合专业特点的项目就占70%以上。比如,扎根雪域高原的刘英俊就结合了他土木工程的专业技能,为西藏城市建设奉献青春;我们围绕上海2010年世博会组织的志愿服务中队,就是利用了我校学生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专业特长;获得2003年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的“同济大学三峡生态环境报告”的社会实践团队,就是我校环境学院的学生在副校长、环境工程专家赵建夫教授带领下发挥专业优势完成的。
    我们还积极探索使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形式。2003年,博士生顾斌在上海宝山区规划局开展为期一年的挂职社会实践活动,他运用自己的城市规划专业特长,为上海一城九镇的总体规划在宝山区的具体实施做出了贡献。在挂职期满前,经区委研究并报市科教党委同意正式任命其为区规划局副局长。这开创了从在校研究生中直接向社会和政府机关输送专业干部的先例。
    使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了同济的特色,提高了科技含量,实现了智力服务社会的目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硕士生、博士生积极参与到各类社会实践中来,更加提高了科技服务的质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为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我校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我们突出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列入“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专项建设。在“985工程”一期建设的《学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我们设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给予重点政策引导和资金保障。在已经启动的“985工程”二期建设中,又制定了《同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三年行动计划》,拟在三年内建立百个主干基地,开创百项品牌项目,打造百支优秀团队。
    我们完善了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了校、基地两级管理,校、院(系)、团队三级运作的社会实践组织体系,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协调实施。我们建立了项目体系,以暑期社会实践为主体,以假日、课余社会实践与教学、就业实习为两翼,设立了一系列适应社会需求、适合学生特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项目。我们尤其重视社会实践基地体系的建设,按照项目主题和资源特点,建立校、院两级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基地网络。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成甘肃定西、云南元谋、重庆万州、浙江景宁等多个校级基地。
    建立基地可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有些实践活动因为时间短,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基地建设,就可以将短期内不能完成的实践项目予以持续的关注。比如,处于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万州,三峡工程对库区环境影响很大,我们多年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到万州开展科技工作,为当地解决实际需要的环境保护问题。许多问题不能在当地解决,同学们就采样回来利用学校的科研设备和优势继续进行研究,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成果。甘肃定西基地从1995年启动至今已经十年不曾间断,学校几任领导都到过定西,所有学院的党委书记都在定西体验过生活,从最初的单一扶贫、志愿者服务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到如今的校市全面合作与对口支援,形成了特有的“定西模式”。今年春节前,甘肃省委书记苏荣来信,感谢学校党委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感谢同济师生对定西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倾注的大量心血。这是对我们多年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肯定。
    (作者:中共同济大学委员会书记)
    责任编辑:杨中华
   
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当代大学生

   
中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委员会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在面临学业、经济、情感、就业等诸多压力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产生各种心理困扰和冲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面临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早在1988年,我们就正式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并于2002年制定了《北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和实施办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课内教学与训练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向广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
    我校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问题的特点,以大学生实际面对的心理问题为出发点来设计课程内容,形成了以“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为必修课,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学习指导”、“成功心理训练”、“生涯发展与规划”、“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团体心理辅导”等为选修课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构建了包括“健康人格培训”、“自信力培训”、“压力管理培训”、“时间管理培训”、“情绪管理培训”、“人际沟通能力培训”、“有效学习策略培训”等内容的团体心理辅导训练体系。
    通过构建和实施课内教学与训练体系,我校每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都有机会至少接受一次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方面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还能得到专门的心理指导和训练。三年多来,上述课程的选课学生累计达8460多名,360多名学生接受了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有效地帮助广大学生增强了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了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例如,一名有社交障碍的学生参加了“健康人格培训班”,在第一次课上当众作一分钟自我介绍时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经过十次系统的心理训练,在最后一次课上已可以当众作十分钟的脱稿演讲。这名学生在总结时说,为期两个月的训练,大大地改变了我的生活,使我整个人都发生了变化,我比以前更加自信了,也有能力与同学们自然交流和沟通了,感到生活更加有意义、更加轻松愉快了。
    课外教育与自助体系。加强心理健康的普及宣传教育工作,消除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重要途径。
    我校建立了多处固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印制了十多种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品,每年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每学期举办系列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支持学生成立大学生心理协会自助社团组织,定期出版《心海导航》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刊物并发至学生宿舍,建立了学生心理热线电话和心理咨询信箱,开通了网络虚拟心理咨询中心。一名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说,我失恋已经一个多月了,情绪一直很坏,无心看书学习,经常失眠,感到非常无助,总想去心理咨询中心,又怕同学知道后认为自己有精神病,一直不敢去;在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中,我看到了一份心理咨询中心印制的宣传册《伴他走过幽暗的日子》,受到很大启发,才知道心理咨询主要是帮助正常人解决心理上遇到的问题,所以才轻松地迈进了心理咨询中心的门槛。
    专业咨询与辅导体系。心理咨询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基础性工作。
    我校建立了心理健康与发展辅导、人际关系与发展辅导、学习问题与学业发展辅导、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辅导等4个个别心理咨询室、两个团体心理辅导室和15个发展辅导中心,形成了多层次、专业化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网络,为我校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我校现配备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3名,兼职心理咨询员10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在院系从事学生发展辅导的教师90多名。
    三年多来,我校心理咨询室每年平均接待学生约1300人次,大学生发展辅导中心每年平均接待学生约2600多人次。一名大一女生因患鼻炎害怕别人听到鼻子受阻发出的声音而不敢与人近距离接触,后来发展到不敢去上课,不敢与人说话,逐渐得了社交恐惧症,无法继续正常的学习生活,还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后来鼻炎治愈,但社交恐惧仍无法摆脱。心理咨询中心对该生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使该生在认知上逐步摆脱了社交恐惧的困扰,并帮助她矫正了社交恐惧行为模式,恢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
    心理普查与危机干预体系。为了实现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校研制开发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软件系统,实现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工作的全过程自动化,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大规模的心理普查不仅有效地发现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的影响,并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为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了科学妥善地处理校园内发生的心理危机,我校专门制定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从组织领导、人员保证、职责分工、干预程序、处理办法等方面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三年多来,我校每年都为3500多名新生进行心理测评,累计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测评报告3万多份,平均每年对230多名学生实施心理干预,累计对69名新生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有效地防止了因心理障碍引发的严重后果。
    实践表明,我校建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在帮助大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心理问题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切实有效的落实。
    责任编辑:杨中华                      《求是》2005年17期






上一条: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 深化拓展创新宣传思想工作 下一条:积极探索“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

关闭

版权所有:安徽工业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