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 慈爱 奉献
——记冶金学院李朝祥老师
李朝祥老师1986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至1989年于华东冶金学院冶金系热能工程教研室工作。199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考入东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东北大学“七七炉”教育奖励基金优秀博士生奖。1999年回到安徽工业大学工作,现为安徽工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系教授、系主任、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金属学会能源与热工学会分会委员。
以爱的名义燃烧自己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李朝祥老师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他对“优秀党员”的理解不仅体现于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和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并且将其落实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日常工作之中。李朝祥老师认为教师的首要工作是教书育人,在教学中投入了大量精力,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像父亲一样给与学生深沉的爱;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为热能与动力工程系的规划和发展倾注心血,为教研室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把璞玉雕成美玉,把学生育成英才”一直是李朝祥老师追求的目标。他注重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教学生做人,帮助学生树立社会感。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创造活动,指导学生撰写科研小论文。近年来,热能系教师指导的学生多项创新项目多次获校级以上的奖励,其中一项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二等奖。
带着这样一份敬仰,我们走进了安徽工业大学冶金与资源学院的传热学老师李朝祥的办公室。一台旧式、一张办公桌、一个掉了漆的茶杯就是办公室的全部。
他是一个教学多面手
李老师亲切地接待了我们,说起为之奉献了数十年的工作,他侃侃而谈。作为一名传热学老师,授课内容的枯燥是一大难题,而李老师自有他的一套方法。归结起来,就是尽量将课讲得通俗易懂。他总是寻找生活中的实例,用普遍的生活现象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引入一些科学前沿、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以及实际应用,让学生无意中意识到传热学在实用科学和考研中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乐于接受并提高兴趣,。很好地做到了理论教学与生动课堂气氛的相结合。
同时,李老师还为我们同学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首先,传热学的理论性较强,同学们要充分做好预习工作,先把基本定律深入理解透彻,并结合实际问题做合理性地假设。其次,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思路走,培养发散性思维意识,结合类似传热案例中的具体经验,解释相关现象。此外,由于传热学较偏向数值计算,所以课后习题也要及时完成。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非常抽象的概念,李朝祥针对课程的性质,特别是对很抽象的问题,他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套教学经验:第一,讲授是教学中心环节,必须充分备课,反复思考,不留任何死角。要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力争讲好每一节每一段。第二,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光是自己懂得和准确表达还不够,还要在备课前摸透学生水平和思维特点,设计讲课方案,重点处要想好每一句话;课堂中还可适当利用提问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致。
为了搞好教学,他寒暑假常常放弃休息,伏案工作,他的教案丰富细致。别人说,你都是教授了,还要这么用功备课?他总是笑笑说,“搞教学的,不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怎么行?”李老师所教传热学一门课程为考研专业课程,在每年的考研成绩中这门课程都在120分以上。
一切无声胜有声
在谈到作为一名教师的那些事儿时,李老师充满回忆地叙述了曾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他曾教过一位学生,家庭的不和导致了这位学生的自闭,学业受到了很大影响。老师家长都很焦急却又无可奈何,学校多次谈话都未果。于是李老师便每天以需要他协助完成工作为由让他晚上到办公室做一些小事。关于他的学习生活,李老师绝口不提。做事的过程中难免有不懂的地方需要问老师,渐渐地这位学生打开了心扉跟老师吐诉了一切并在李老师的帮助下顺利毕业。李老师从未想过学生会回报他什么,但每当逢年过节收到学生的祝福短信时总会让他感动许久许久。李老师的教学宗旨是:决不让一个差生感觉到绝望,要让他们全部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最后,李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所带的学生的考研名单,学生们基本都考上了985工程的大学。而李老师所带的传热学平均分已超过了120分。“虽然工作苦了点,但看到这样的成绩,感觉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说到这,他难以掩饰脸上的欣慰之情。
严谨的教学态度、慈爱的爱生心怀使李老师不仅和学生们建立了“父子”般的感情,更得到了学生家长们的尊敬。而在教书育人这一岗位上李老师表示要竭尽全力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记者:齐月玉 徐英曼 审核:邹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