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热点关注 
 新闻动态 
 思政工作 
 通知公告 
 校园文化 
 统战工作 
 普法宣传 
 安工大首页 
 
  思政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思政工作>>正文

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第一线的启示

2006-03-09 15:41 xcb 

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第一线的启示







本刊记者  那非丁



    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应该从李大钊算起。大学课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早阵地。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领军人物,李大钊率先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史”、“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使北京大学这所聚集了全国各地优秀青年学子的地方,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在极端艰苦危险的条件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顽强的理论勇气和战斗品质,向社会各界尤其是有志青年宣扬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强盛的根本指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堂堂正正地进入课堂,成为帮助青年学生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锐利武器。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由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曲折和失误及当前党内和社会上还存在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及高校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没有及时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等原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困难。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适应变化了的时代、变化了的教学对象,真正成为大学生想听、真信的精品课?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农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部分高校长期奋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了座谈和个别走访。在座谈和走访的过程中,教师们对事业的忠诚、对探索的执著使我们深受感动。归纳他们的经验和体会,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如何走出困境产生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的教学体现着中央的精神,传授着马克思主义真理,而且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又是学生的必修课,不管老师讲什么、讲得怎样,学生都必须学,于是课堂教学成了“一厢情愿”的事情,学生的主动性被忽视,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许多教师在座谈中说,尽管当代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有着这样那样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但不存在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天然的隔阂。当代大学生关注现实、追求理想的特点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他们容易接受具有科学性、实践性、能够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体现时代特征的思想理论,其中许多人仍具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为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一定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力求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他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考虑问题、推进教学改革均以怎样做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接受为出发点。例如组织专家教学组、采取专题讲座式的授课办法,尽管增加了教学管理上的难度和任课教师的负担,但适应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满足了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知名教授指导的强烈愿望,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他们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全面推行的学生自由选课的办法虽然给任课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但使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并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二、课堂教学既要坚守思想阵地,又要提高理论水平,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具有政治说服功能的理论课。它的设置是社会主义大学本质要求的体现,它的政治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是经实践证明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它的科学性也是不容置疑的。
    政治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首要原则。在坚持政治性原则的前提下,应当更好地坚持科学性原则。马克思主义不是凭借政治力量,而是以强大的理论力量赢得了世界。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不能强迫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只能说服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面对的是具有一定理论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的当代大学生,它如果不能通过教学过程展现教学内容的巨大理论魅力,怎能发挥应有的说服教育功能?不可否认,在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淡化其政治性、思想性的倾向和概念化、口号式的照本宣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影响。为此,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师必须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捍卫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的战士,既要坚定不移地信马克思主义,理直气壮地讲马克思主义,又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能够用先进的科研成果支撑高水平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政治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科研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水平。在最近的教学改革中,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设立,无疑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及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学术地位的提高和学术兴趣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专职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教学内容的科研含量和创新程度。同时,必须充分吸收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优秀成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寓于科学性、理论性、知识性之中,使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科学崇敬感,能从理论的层面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内容上的博大精深和体系上的严谨完整,从而更自觉地认同、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清华大学在这方面走到了兄弟院校的前边。他们以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了“研究型”教学理念,鼓励教师承担教学研究及相关科研项目,致力于编写“研究型”教材,课堂教学也在“研究型”上下功夫。近几年来,他们组织力量,集体攻关,相继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教材。这些教材是教师们在多年研究所得的基础上撰写的,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内涵,避免了简单的说教,富有时代感、针对性和启发性,得到学生和校外同行的认同和好评。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增设“师生对话研讨”的教学环节,在教师的主持下对学生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师生对话研讨,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此起彼伏的发言,不同看法的交锋”使原以为很枯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变得生动鲜活,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热情迸发出来。在考核方式上,他们打破了“千人一面、千人一卷”的传统,力求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研究和创造的空间。比如原有的邓小平理论课采取的是“小组论文+小组答辩”的考核方式,把学生从“考试的机器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培养了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清华大学的这些做法体现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客观上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三、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开展教学,做好解疑释惑和教育引导工作
    马克思主义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研究的过程中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关注社会问题、研究社会问题、解答社会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重要动因,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始终是我们党倡导的理论教育原则。我们现今面对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笔下所批判和描述的有很大差距,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同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和体验到的客观现实也有很大距离。在这种条件下,要使学生真正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仅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更重要的是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紧密结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进而指导和帮助他们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须知,回避现实问题的照本宣科似乎简单,但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因此降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兴趣,进而对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产生怀疑。
    当然,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次教学改革中设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就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减少教学内容的交叉和重复,让学生从总体上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把握。为此,在注重搞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教学”的同时,也要处理好“以问题为中心”的现实性、针对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系统性之间的关系,巧妙地把学生关心的问题纳入教学体系中去,既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又紧密结合当前学生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做到吃透理论和把握实际的有机统一。
    四、培养造就一支忠诚于党的事业的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水平的关键环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持续发展的根基。没有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专业门类齐全、年龄结构合理、具有精湛教学艺术和高尚人格魅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提高教学效果的一切要求和设想都会落空。目前的这支队伍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在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培养方面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面临着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总体数量不足、部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不适应要求等问题。在走访和座谈中,教师们谈得最多、最感到焦虑的也是这个问题。
    他们建议,政府和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使这支队伍的总体素质在短期内有明显改善。比如,应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准入制,对其政治素质和学术素养提出明确要求,严格把关,防止不合格的教师进入,以保证该课程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应从讲政治的高度,从这一工作的艰巨性和特殊性出发,在科研经费安排、考核晋升、评奖评估、学术交流等方面实行政策性倾斜,以吸引高水平教师的加入,促使在职教师更加爱岗敬业;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继续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进修、培训、研讨、挂职锻炼等机会,同时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学科带头人制度,打破校际界限,创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在目前阶段,应积极调动、整合各种资源,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合力,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实行专兼职相结合,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包括校际之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与部分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一方面也使教师队伍更开放,更富有朝气和活力。
    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都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中国人民大学利用其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比较雄厚的优势,在全校实行“分散教学,集中管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模式,人文学院哲学系、经济学院经济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分别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不同内容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体制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从事学术研究,也能及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带进课堂,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五、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
    陈旧、呆板、缺乏生气的课堂教学无法吸引新时代的知识青年。为此,目前许多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都广泛引入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从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笔、一个本”的方式,转变为图、文、音、像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形象化的教育补充了理论教学的不足,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另外,一些综合性大学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办杂志、撰写调研报告、进行专题讨论和网上交流等“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验证所学的理论,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湖南大学结合本省特点,组织学生参观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彭德怀故居、任弼时故居等,进行生动活泼的现场教学,并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学生观看和评论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增强学生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热爱。他们以往开设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水平,不仅需要高校自身以及广大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线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应该认识到,虽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但是改革任重道远,教师们的工作很艰辛,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国家政策上的扶持。只有全社会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真正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才会出现大的改观。
    责任编辑:苗苏菲                       《求是》2005年24期

上一条:大力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 (上) 下一条: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关闭

版权所有:安徽工业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