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热点关注 
 新闻动态 
 思政工作 
 通知公告 
 校园文化 
 统战工作 
 普法宣传 
 安工大首页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学习>>正文

党委中心组学习材料(第139期)

2015-04-23 14:48  

安徽工业大学

党委中心组学习材料

(第139期)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1

2.袁贵仁: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

思想工作·················································································· 7

3.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编··········· 13

4.高校社科界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编············ 27

 

 

 

 

党委宣传部

一五年三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新华网北京119日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意见》分七个部分:一、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三、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四、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五、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六、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七、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意见》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宣传思想战线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取得新进展,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不断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驾驭能力,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3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强化依法管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把高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4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5)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校内外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2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3)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国家观和民族团结教育,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4)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5)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意见》指出,要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调要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把统一使用工程重点教材纳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把工程重点教材作为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把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划,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岗位聘用(职务评聘)等方面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做好就业指导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哲学、历史学等相关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启动实施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深入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价方式,重点建好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创新基地,编写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核心教材,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重点建设一批有示范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意见》指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强调要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进一步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实行学术安全培训制度,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要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办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要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度。

《意见》指出,要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强调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理论建设,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重点基地建设,建设和创办一批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期刊,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培养一大批政治骨干,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学养深厚、有重要影响的思想理论建设队伍。要提升研究回答重大问题的能力,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定期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建立健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分类评价体系,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高校名师大讲堂、理论名家社会行等活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支持中外学者围绕中国发展和全球性重大问题开展合作研究。要切实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完善新闻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改进高校新闻宣传的文风作风,建立高校、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三方联动宣传机制,为高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

《意见》指出,要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强调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制定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要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建立高校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制定大学生社团的成立和年度检查制度,加强宗教学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机构管理,加强校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

《意见》最后强调,要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要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加快推进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要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坚持高标准选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高校党委宣传部长由学校党委常委兼任,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才培养。要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

 

(来源:新华网  20150119日) 

 


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对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部署总动员。学习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

《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贯彻落实好《意见》,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校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意识形态工作,连25年保持稳定,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高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的任务更加艰巨;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的任务更加凸显;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紧迫。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贯彻落实好《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必须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入手,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理论武装,强化正面引导。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紧迫的、常抓常新的工作。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着力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阐释,坚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生动案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实施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把我们底气充足的思想理念讲深讲透,使我们想说的内容入耳入脑入心,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最近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着力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构建相互衔接、各有侧重、梯次推进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要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进一步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弘扬正气、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二是直面突出问题,加强阵地建设与管理。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近年来,一些国家把中国的发展壮大看作是对其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挑战,加紧对我渗透分化,方法手段更加隐蔽多样,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落实好《意见》,必须不断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要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防范对外开放条件下办学面临的各种意识形态风险,努力在斗争中把握主动,赢得优势。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制定《课堂教学管理办法》,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课堂主阵地。教材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坚决抵制那些传播西方错误观点的教材进入我们的大学,打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材体系,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提供坚实支撑。坚持“抓源头、抓审批、抓场地”,进一步规范宣传思想阵地管理流程和工作机制,不断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宣传阵地管理,不给错误言论以传播渠道。

三是重视网络建设,壮大主流舆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必须坚持管建结合、善管善用,按照网络生态和运行规律,综合运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加强网络治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网络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最大机遇。加强网络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打造一支由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优秀骨干学生组成的高校网络宣传工作队伍,引导他们用中国的理论、中国的学术解释中国的奇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特色和优势讲清楚说明白,让人民群众能够听懂和认同。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示范性网站长远规划,推出一批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集中优势办出品牌。推进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建设,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继续加强对校园网用户管理,与有关部门协同建设高校网络信息应急机制,提高网络管理水平,让网络空间成为激发正能量的坚强阵地。

四是坚持德才兼备,建强工作队伍。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关键在人。要强化高校党委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重视、抓得到位不到位,作为衡量高校党委领导能力的核心标准。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信”的问题,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要把是否重视、是否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的干部,要严肃追究责任。其次,要解决好“强”的问题,让搞马克思主义的人有尊严、有自信、有底气、有本事。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在大学生中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才。再其次,要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把好教师聘用政治关,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引导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三、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条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规律,不断增强方法自觉,注重方法创新,提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本领。

一是树立战略思维,提高把握大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树立战略思维,善于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思考问题。目前来看,我们所面临的大势,首先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大势。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过去封闭状态下做意识形态工作的惯性思维,把意识形态斗争和各种思想文化碰撞作为一种新常态,善于从战略层面应对和思考。其次就是把握互联网发展的大势。意识形态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放在哪儿。青年大学生是网民的主要群体,高校意识形态很多问题也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兴,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全媒体、大数据等特点,不断增强网络宣传思想工作能力,牢牢掌握网络舆论战场主动权。

二是强化底线思维,提高应对难题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充分估计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底线思维,把工作基点放在可能出现的最大风险上,准备好对策。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如何赢得青年。正反两方面经验表明,执政的最大优势是赢得青年,执政的最大风险是失去青年,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从这一点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极端重要、任重道远。贯彻落实好《意见》的各项任务,要宁可把问题想得复杂一些,把形势想得严峻一些,拿出综合的、具体的、可操作、有效的实施方案,决不能以文件落实文件,走过场,走形式。

三是增强系统思维,提高协同合作能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关涉教学、科研、管理各个领域,必须树立系统思维,善打组合拳,不断提高协同合作能力。目前,多部门协调配合、密切联动的管理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各自为战、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要加强统筹协调,协同合作,建立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四是运用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我们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以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始终把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法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善于以法治方式处理高校意识形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坚持教育引导和法律约束相结合,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校规校纪的言行,要依法依规处理。着力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善于用制度管人管事,坚持依法治教与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法治化、规范化。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50202日)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

 

129,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强调,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精神上来,将《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到办学理校实践中,落实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 落实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各项工作中。

北京、上海、江苏教育部门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负责人交流了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认识、新思路、新举措。大家一致认为,《意见》是党中央立足新形势新任务,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做出的全面部署,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确保党对高校的领导,确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家一致认为,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大家纷纷表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要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严把教师考核聘用政治关,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要坚持法治思维,切实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与管理。

在认真听取与会代表发言后,袁贵仁强调,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切实抓紧抓实。一是唱响主旋律,强化理论武装和正面引导。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引向深入。要积极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要发挥高校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把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阐释清楚。二是守好主阵地,加强教材和课堂讲坛管理。要把马工程重点教材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要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确保课堂讲坛风清气正。三是打赢主战场,建好管好用好校园网络。要在“建好网”上下功夫,着力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在“管好网”上出实招,切实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在“用好网”上建机制,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四是建强主力军,统筹推进各支队伍建设。要把好关口,建设政治过硬、师德高尚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和思政课教师队伍。要优化结构,着力造就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宣传工作干部队伍、高校网络宣传工作队伍。要提升能力,深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培养培训。五是带着问题意识,深入师生实际,开展真实、客观、完整、全面的调查研究,针对思政课教材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辅导员成长路径等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

 

 

 

 

 


发言摘编: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宗旨在于立德树人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  苟仲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准确把握。

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宣传思想工作事关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立什么制,事关高等教育事业的全局和根本。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决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我们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是听党的话,是不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不是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奋斗目标,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意义极为重大。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宗旨在于立德树人。宣传思想工作通过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必将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为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的重要使命。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能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能不能办好,师生员工思想上的高度统一、行动上的大力支持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积极履行职责,引导师生员工多看主流、多看光明面、多看本质,主动回应社会和师生员工关切,把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真正凝聚到支持和参与改革上来。

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从国际看,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疑虑甚至敌意越来越强,利用各种敏感时间和话题,肆意炒作社会热点,制造矛盾纷争;从国内看,改革带来的思想波动和利益冲突暗流涌动,互联网舆论斗争日趋激烈;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自身看,一些高校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吸引力感染力不强、阵地管理不到位、队伍能力素质不适应等问题。这给我们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迎难而上,大力加强和改进。

北京高校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注重探索创新,不断增强线上线下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开辟北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境界。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委  苏明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针对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提出,要切实把网络舆论引导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广大高校师生成为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一支重要力量,引导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一、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端战略重要性

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许多新情况新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兴、因“网”而增,为此,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三大战略意义:一是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国家战略的主动之举。要认识到,谁抓住了青年学生,谁就把握了未来的主导权。必须以直面挑战、主动而为的态度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创新之举。我们要着力在网络世界中建立“时时可得、处处可及”的情境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其中的互动体验和共建共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于血脉、彰显于言行。三是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服务学生成长的有力之举。成长成才是当代学生的核心关切。可以通过汇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学生学习需求,通过整合精品文艺文化资源服务学生精神需求,通过拓宽丰富就业创业资源服务学生发展需求,通过提供日常便利资源服务学生生活需求。

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兼具思想性和科学性

我们在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主导性与遵循网络传播规律的科学性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始终立足思想引领,遵循“内容为王”的建设规律吸引学生。二是坚持以服务切入,通过依托渠道和资源优势,以网上网下深度协调来牢牢粘住学生。三是秉持共建共享,通过加强具有开放互动的技术平台建设,促进学生在自我建设中加强自我教育。

三、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整合、合力支撑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合力工程,必须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各类优势力量合力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应当着力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一要着力培育典型项目,努力构建网络育人新机制。推动培育一批网络名编名师、开办一批网络名站名栏、发表评选一批网络名篇名作,探索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二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营造网络育人的浓厚氛围。三要统筹整合网络资源优势,形成网络育人工作合力。我们要同步部署加强主题教育网站和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建设,着力打造引领性强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形成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

 

统筹推进  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江苏省教育厅  沈健

 

针对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要求,我省明确提出要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健全机制,真正把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落到实处。

一、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领导重视是关键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认清肩负的责任和面临的挑战,切实增强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自觉性坚定性。二是明确工作职责。真正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省教育厅把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全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三是配好关键岗位。2013年,江苏省委明确提出,“要完善干部管理政策,更多从岗位素质要求来选拔配备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高校党委宣传部长由学校党委常委兼任”。我们在落实中央《意见》过程中,将进一步细化完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选好配强宣传思想工作干部。

二、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统筹推进是重点

一要统筹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在加强日常培养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青蓝工程”“333程”“江苏社科英才”等省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优势学科建设,重点建设了22人文社科类优势学科和11个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二要统筹推进学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我们通过建立7省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加强日常培训。辅导员职称评审做到指标单列、序列单列、评聘单列。三要统筹推进网络管理和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我省高校按照“专业化、年轻化、高层次、高素质”的要求,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网络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四要统筹推进学生党员和骨干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鼓励和支持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三、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完善机制是保障

一要完善培养培训机制。我们要求高校要像培养教学科研骨干一样,把培养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纳入学校整体培养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之中。二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真正建立一套符合宣传思想工作实际、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三要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各高校合理调整校内奖酬金分配办法,确保宣传思想工作干部的实际收入不低于本校相同层次人员的平均水平。

 

 

为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政治保证

北京大学  朱善璐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和高等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北京大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和发扬传统,旗帜鲜明狠抓宣传思想工作。

一、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与方向及正确的办学方向

一是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职责,在党员干部和全校师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为大学精神树立价值引领。二是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要从学校和院系理论中心组学习抓起,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发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是深入推进中国梦和中国精神的宣传教育。要以中国梦团结师生,以中国精神引领师生,在广大师生中传播先进文化、传递正能量。

二、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深入把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是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办学和立德树人全过程。今后,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三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育人之本、兴校之基、办学之魂。

三、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责任

一是切实增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能力。学校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必须切实增强抓意识形态建设的自觉性,这是根本性的问题。二是妥善区分和正确处理意识形态领域不同性质的问题。对学术理论问题,要提倡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公平、公正、平等、平和的讨论。对思想认识问题,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等正面教育方法。对政治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把握好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这个重要原则。三是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师生思想动态信息,要加强分析和研究,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

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自觉性、主动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为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准确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

清华大学  陈旭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遵循,需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落实。

一、把握党性原则、强化责任。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高校党委要从党的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重大原则和是非问题上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对于意识形态领域暴露的问题要做到“敢抓敢管、善抓善管、常抓常管”。

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塑造的核心内容有机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突出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引导广大教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示范者。突出文化育人春风化雨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大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契合点,多渠道、常态化开展校史校情教育,与时俱进传承和发展大学精神文化。

三、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高度重视在高校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科的重大意义,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给予重点考虑和优先保障;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积极推进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切实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积极探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管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渗透到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渗透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之中。

四、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要切实加强对工作对象特征和需求的准确把握,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准确把握新时期师生的思想状况,积极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切实将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正视师生群体思想问题背后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维护师生正当权益,完善师生利益诉求表达和沟通协调机制。

五、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强化二级单位党委在宣传思想工作上承担的重要责任,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网络舆情员评论员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

 

 

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

武汉大学  李晓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高校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引领作用,作出了重要部署。结合武汉大学近年来的工作,扼要谈五点体会和认识。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高校领导班子要增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预见性分析和全局性把握,明确领导权、掌握话语权、强化管理权,进一步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将其建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使其在学校改革发展的统筹谋划中居于优先发展、重点建设的地位。

二、注重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属性和特征,全面提升学科建设质量,增强其理论解释力、学术影响力和学科引领力。我们从学科对象、学科结构、学科方法、学科功能和人才梯队等方面,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各主要组成部分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科队伍素质,促进学科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质量。

三、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发展的需要,注重跨学科合作和校内外协同,汇聚学科资源,整合研究力量,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协同创新研究。我们以省校共建为契机,以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发现、聚焦、回应为基点,组建和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着力将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决策咨询智库、人才培养基地、调查研究机构、信息资源门户及学术交流平台。

四、以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为着力点,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助推马克思主义理论“三进”的力度。学校十分注重把协同创新研究的成果适时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育人功能,精心整合多学科优质教学资源,打造“思政课大课堂”;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骨干研修、择优资助,以增强其学术自信、学科自信和职业自信。

五、积极探索适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点的评价体系,激发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主体作用。在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点,主动适应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尊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索适合学科特点的评价体系。

 


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

山东大学  李守信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是新形势下指导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就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这个问题,我谈谈认识和把握。

一、深刻认识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的战略意义。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事关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事关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目标的实现,事关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新形势下,落实好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严把教师考核聘用政治关,在源头上和过程中加强管理,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可靠、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观点正确的教师队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准确掌握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的主要内涵。一要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内容。高校教师应该拥护党的领导,主动培养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永远跟党走。二要把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核心内容。教师应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把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根本内容。教师应忠于职守,履行职责,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四要把课堂讲授符合法律规定作为重点内容。要杜绝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任何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的言论,杜绝在授课过程中传播分裂主义、宗教思想。

三、有效推进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的具体措施。一要把好入口关,进一步规范教师资格认定,严格准入门槛,把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等内容作为新进教师和教师资格认定的首要条件。二要规范聘用程序,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聘用体系,完善聘用标准,明确责任权利。三要强化行为监督,加强对教师教学科研活动和社会服务行为的监督力度,及时掌握和了解教师思想政治动态,构建“教师教学网上评价系统”,建立学生信息员、教学督导员、院系领导听课等监测机制。四要严格考核管理,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把政治标准作为绩效评价、评优奖励和人才推荐等方面的首要条件。五要健全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学校紧急重要情况报告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将政治标准和要求贯穿到教师入职、培训、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环节,用制度和规范来引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深刻认识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的战略意义上下功夫、在准确掌握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的主要内涵上下功夫、在有效推进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的具体措施上下功夫,真正把中央文件精神和各项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切实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与管理

厦门大学  张彦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新的全面部署。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中必须突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强化政治意识,把握方向、明辨是非,树立法治思维,从而以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异成绩为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和建设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

一、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对时代发展变化的全面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宣传思想阵地的交锋和较量越来越复杂、尖锐和激烈,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复杂化,投射到高校当中,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越来越多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的任务更加凸显。

二、高校党委要进一步增强使命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一是明确责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党委的第一责任,必须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重大原则和是非问题上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二是强化引领。高校党委应该强化思想引领、队伍引领、学科引领。通过强化思想引领,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通过队伍引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通过学科引领,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

三是强化法治。高校党委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引导舆论、规范管理,既要下力气解决眼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着眼长远,推进依法依规管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使高校始终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要把制度建设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础工程,将其纳入依法治校和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进程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各项制度,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推动形成内容协调、配套完善、有效管用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制度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5129日) 

 

唱响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高校社科界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

 

24,高校社科界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座谈会在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主持座谈会并讲话。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就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研讨交流。大家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一系列重大部署,《意见》是指导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家表示,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教材、课堂、讲坛等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是认真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的具体举措,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力量。要更加深刻认识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坚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确保课堂讲坛风清气正。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大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研究回答重大问题的能力。高校社科队伍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要坚持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主流声音占领舆论制高点。

李卫红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意见》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精神上,统一到中央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部署上来。一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校要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辨析批驳错误思潮和观点,为加强正面引导提供理论支撑,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高校社科工作者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自觉规范一言一行,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二是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阐释,深入研究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引导社会舆论,澄清模糊认识。三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做到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好人生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言摘编:

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北京大学教授  梁柱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高校当下的形势判断和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提出的要求是明确的。但文件真正得以落实,一以贯之地贯彻下去,还任重道远。一是要面对现实,做好经验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教育系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依然尖锐,办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样的师资队伍,是我们要明确回答的问题。要贯彻好中央的《意见》要求,我们要以对党负责的态度,直面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敢碰问题,做好总结反思。但调查不能千篇一律,要真抓真干,反映真实的问题,做好经验总结。二是要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明确高校党委的工作重点,明确高校党委书记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的指导地位。强化政治标准和政治素质,改进考察程序,选好高校党委书记。三是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理论学习。要引导海外留学归来的教师注重对世情、国情、社情的了解和学习。大力提倡、引导高校教师开展集体政治学习,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四是坚持立德树人。青年大学生向往、渴望真理。我们要对学生高度负责,对教学负责,真正关心学生,加强正面引导,引导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学经典,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传统文化经典,化解他们对学习、生活的茫然。

要像重视廉政工作一样,重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高校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善于摆事实讲道理,旗帜鲜明地弘扬真理,团结师生,赢得人心。同时,严肃组织、政治纪律,加强管理,应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常态。


我们应该牢牢守护教育的神圣性

复旦大学教授  林尚立

 

当今,世界各国均把教育作为国家建设的核心能力。人类越发展,知识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越强,育人的体系也就越健全。国家是否能够站立、仰头、大步流星向前,取决于国家教育体系是否有能力培育出心灵健全、发展全面、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这崇高使命最终的落实者,不是学校,而是老师。每一个老师所承担的工作都是对人成长、对民族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责任。因此,古今中外,判定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最起码的标准就看其是否尊重和守护教育的神圣性。

教育的神圣性,应该体现为教育必须为天地立心,为民族育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道,即塑造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开启心智,放飞理想,从而使文化得以传承,血脉得以延续。高校课堂教育中出现的价值传道错位、言论底线丧失、心绪情感失控的状况,不仅直接危害受教育者,更为重要的是动摇国家之脊梁,民族之根本。

教育的神圣性,应该体现为对受教育者的尊重。这种尊重与负责的根本体现,就是老师应该给学生以真善美,给学生以科学与智慧,给学生以理想和抱负,而不是将学生变为自己的思想的附庸、变成自己心绪发泄的对象。

教育的神圣性,应该体现为对科学与真理的尊重。拥有真学问是大学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而真学问的根本在于尊重科学、尊重真理、尊重事实。任何一个真正的大学老师,必须将学问的追求与人格的修炼融为一体,道德文章,为人师表,缺一不可。任何对科学与真理的随意性,必然带来对世间与人生的随意性。

在知识能够全球化、网络化共享的时代,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心灵与素质的塑造。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和思想教育水平,全面燃起大学老师对教育神圣性的珍视与守护,既是对国家与民族负责,也是对教师与学生负责;既是对育人事业的尊重,也是对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尊重。

 

 

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清华大学教授  林泰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对高校做了定位: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这都非常准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开展信仰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真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仰,能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就不会重蹈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就有了坚强的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整个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对国家的未来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加强意识形态作了系列重要讲话。在学习贯彻《意见》中,大家也都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极其重要。我认为要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全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

知识分子是社会思潮形成、传播的主要载体。高校知识分子集中,是社会思潮的集散地和论辩、斗争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寒暑表和主要争夺对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科学地有说服力回答人们感到困惑的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改革的得失成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培养。我们还要注意,温室中培养不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要在与社会思潮斗争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进行科学的研究,更要把基本理论研究和回答中国改革开放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接班人。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南开大学教授  逄锦聚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2004年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是参与工程的主力军。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扭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放松。人才关系民族兴衰国家富强。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判断高校办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应该是是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教材和课堂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学术的载体和舞台,教师应该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自觉地用好教材和讲台,传播社会文明,增加社会正能量,而决不可另搞一套,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传播违法的、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有害的言论和价值观。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进一步建设好、开设好思政课。思政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将思政课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中央的重要决策。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价方式,重点建好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创新基地,编写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核心教材。应该通过扎实的工作,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抓好落实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师是关键。教师要自觉对人民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负责,要努力做到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在过去十几年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具有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熟悉中国实际情况,思想好作风正的教师,形成了一支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要十分关心爱护这支队伍,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在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过程中,在高校的思想宣传工作和教育教学中发挥骨干作用。同时要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培养更多的年轻教师,培养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

 

 

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贺耀敏

 

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解读中国的发展、提炼中国的经验、观察世界的变化,关键是指导思想不能动摇,话语体系不能乱,中国立场不能丢。否则,我们提出的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是一句空话。

加快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是我国牢牢掌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权的关键所在,是巩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的重要抓手,是团结全体人民、凝心聚力的重要工程,说到底就是“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做好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工作,第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目的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指导思想不能是其他的东西,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第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从实际出发,探索和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研究中国问题就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世界问题就是要从世界的实际出发,只有学风正,才能取得好的成果;第三是要坚持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善于从实践中汲取和升华理论元素,丰富理论成果;第四是要坚持贴近人民丰富多彩的理论品质,理论的力量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接受,理论一旦被大家所接受,就会转化成为巨大的创造性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是170多年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不懈追求,更是当今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创新,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深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秦宣

  

《意见》强调,要把高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就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作了具体部署,为下一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指明了方向。

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实质,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根本前提。

第一,要在加强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领域,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研究,防止出现马克思主义被肢解后的“碎片化”趋向。第二,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尤其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态的比较研究,即加强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形态的比较研究。要通过马克思主义近170年发展历程的研究,揭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发展的特殊规律,特别是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而不断发展的规律,揭示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历史作用。第三,要加强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思潮、流派的发生、演进及基本思想的研究,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动态,吸收和借鉴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在比较鉴别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四,要加强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密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理论总结,深入研究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在当前,尤其应该加强我们党在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研究,弄清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弄清楚这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哪些方面坚持、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武汉大学教授  沈壮海

 

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核心价值观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大国强国的精神支撑——一个国家,只有同时具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强国,这种精神力量,归根结底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在于它是精神凝聚的主心骨——没有明确而强劲确立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世界就没有主旋律,就有陷入价值失序、精神涣散的危险;在于它是发展前行的导航星——昭示发展的方向、引领前行的进路,也激发着人们奋斗的渴望与热情。核心价值观的这种力量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有精辟概括:“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用好实践的力量、文化的力量,也需要用好理论的力量。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无时不在,软实力的竞争愈演愈烈。软实力竞争的核心是文化的竞争,实质是价值观的较量。在激烈展开的软实力竞争中,不少国家竭力抢占价值观的高势位、鼓吹自己价值观的普世意义;不少文化体系着力于话语权之争,意图掌控价值观领域相应核心概念、范畴的定义权;不少具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的理论学说纷纷假以学术的面目行销全球。在这一背景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基于扎实的理论建设,把各种形貌的价值观“辨清”,把我们自己的价值观“讲透”。“辨清”各种形貌的价值观,重点是准确把握西方热衷于推销的有关学说与价值观的理论实质、来龙去脉、表现形态,辨清其赖以生成的现实条件、社会生态及其实践命运、理论局限,不雾里看花,不一味盲从,不简单移植。“讲透”我们自己的价值观,不仅要讲透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对于中国人精神独立性的意义、对于中华民族凝魂聚气实现复兴的意义、对于个体发展与百姓福祉的意义,而且要立足于当今时代价值观的制高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历史进程与当下发展的独特性,讲透我们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特质、民族特性、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及其先进性;善于用中国的思想智慧、中国的话语体系阐述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善于在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的国际对话中展现、传播好当代中国价值理念的义理与意义。以理论的彻底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有力学理支撑,是理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统领法学教育

浙江大学教授  张文显

 

贯彻落实《意见》,需要把思想宣传工作面上的要求与具体学科点上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把《意见》中的规定与党中央、国务院其他重要文件的要求,与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的论述和指示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学科专业领域理论阵地建设的结合点。就法学教育而言,要做到上述两个结合,当务之急是把实施《意见》与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思想有机结合起来。这个结合点概括地说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统领法学教育。一是大力推进理论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和法治理论体系。从客观上讲,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步较晚,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概括比较薄弱,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法治理论体系、法治话语体系是最近几年才基本形成的。从主观上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觉还需要牢固树立,对西方法治模式和法治理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危害的认识还需要不断深化。现在中央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统领法学教育,全方位占领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二是全面实施对法科学生的“三个核心要义”“五项根本原则”和“四个体系”的教育。对这“三个核心要义”“五个坚持”要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在法学师生中间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知识体系、法学理论体系、法治理论体系(法治话语体系)教育、法治实践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是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法学家和法学教师队伍建设。要大力推进法学家和法学教师队伍建设,要旗帜鲜明地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作为法学院校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严明的政治纪律。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学意识形态工作,善于以法治方式处理法学意识形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坚持教育引导和法律约束相结合,对于明显违反宪法法律法规、违反校规校纪的言行,要依法依规处理。

 

 

强化思想引领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北京大学教授  沙健孙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于推进高校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久前,习近平同志对高校党建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认真领会这个批示的精神,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于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文件的自觉性。

教育是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制度、不能不适应一定的社会需要,而孤立存在的。习近平同志的批示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问题的基本观点,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个命题表明:

首先,我们的大学是社会主义大学。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服务。

其次,我们的大学不仅要具有一般社会主义大学的共性,而且必须具有中国社会主义大学自己的特性。它应当扎根于中国的土地,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继承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外国高等教育的有益经验,我们应当借鉴,但必须经过咀嚼、消化,使之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

正因为如此,为了搞好高校的建设,我们必须在“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个根本问题上达成共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懂得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高校的学生,是祖国未来各条战线上的生力军,是党和国家各级领导骨干的后备力量。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高校肩负的重大任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能不能很好地肩负起这个任务,是评判我们的大学办得是不是成功的根本标准。

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高校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而做好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高校的学生只有通过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才能认清人类社会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自觉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正因为如此,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按照习近平同志批示的要求,“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这个原则问题上,一定要做到坚定不移,不能有任何的犹豫和动摇。因为这是高校能不能实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重大任务的关键。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525日) 

上一条:党委中心组学习材料(第141期) 下一条:党委中心组学习材料(第138期)

关闭

版权所有:安徽工业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