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热点关注 
 新闻动态 
 思政工作 
 通知公告 
 校园文化 
 统战工作 
 普法宣传 
 安工大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学习贯彻十八大•学校发展巡礼之一: 教改亮点频现 助推人才培养——我校三年来教学工作侧记

2013-01-14 09:57  

2012年,我校共获得51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其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4项(重点8项,一般1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

“这既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肯定,也是多年来我们狠抓教学质量的必然结果。”教务处副处长李丽在接受采访时说。

近年来,我校着力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亮点频现,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办学实力不断增强。

 

【亮点一】 加大教改

● 社会力量共办专业

2010年,我校与中外合资企业“中美德康生物有限公司”共同申办的“化学生物学”专业获批,于2011年正式招生。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将国际生物医药前端成果与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努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能力强、创新意识浓的符合现代化企业需要的人才。

●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计算机类系列课程采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放在实验室,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学得懂、记得牢、会动手,得到同行专家们的好评,也深受学生欢迎。

经济类系列课程试行了以“培养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改变原来单一的期终考试方式,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将调研报告、项目/方案设计、文献综述、课程大作业、专题论文、章节试讲、实验操作等作为成绩评定的主要部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避免了期末考试前的突击冲刺。

《通风工程》课程中积极开展考试方式改革,尝试面试考试的方式,由主讲老师担任面试老师,课程组教师担任面试秘书,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面试;面试题目由老师随机给出,这种考试方式对于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锻炼有很大帮助,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大幅度增加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这有助于促使学生加强平时学习,促使教师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增加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机会以及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进而教学质量提高,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学院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真正达到了教与学的互相促进与共同进步。

● 实施卓越计划

2011年,我校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四个专业进入教育部卓越计划名单;5个专业进入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我校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2011年与惊天液压智控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获批,同时,学校学院还积极组织与其它企业的合作,努力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亮点二】 创新模式

● 文科专业“精细化”培养

针对文科类专业招生人数少、就业范围广的特点,我校提出了文科专业“精细化”培养的新思路和培养学术型、实务型、复合型三类人才的培养方向:学术型人才,以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理论、培植学术研究基础和备考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留学为目标;实务型人才,以考取和从事与本专业对口的职业人员为目标;复合型人才,注重本专业知识传授与工科院校某种特定专业学习的结合,以培养既懂本专业又有其它特定专业知识、兼具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自身的条件,在导师的指导下,确立自己的目标定位。以此为指导,构建通识教育和分类培养两个阶段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建立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实行全员和全程导师制。

● 教授课程负责人制度

为充分发挥教授在大学治学以及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整合课程资源与教师队伍,学校开始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负责对课程的建设与管理。目前我校实行课程负责人的27门课程,覆盖了各学科最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承担课程的教师量大,学生收益面广。教授不仅在学术上对学校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师德示范以及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课教授负责人是大学教授教学主体的一个体现,也是教授治学的一个重要途径,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要求。

● 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教务处积极与科研处、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团委合作,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形成了“理论-实践-提高”的有效培养途径,实行全过程培养、全员参与的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并建设了一支较为稳定的由各专业博士教授参与的创新教学与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不断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将“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作为全校必修课(2012年该课程入选教育部视频公开课建设),系列竞赛活动列为创新学分。吸引大学生尽早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团队参与科研活动、进入设计工作室共同创意;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等。依托省级工程实践示范中心,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室。

 

【亮点三】 建设工程项目                  

    2010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1项。2011年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4项:省级特色专业(会计学);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惊天液压示范实习实训中心);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工程师计划,包含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三个支撑专业。2012年我校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顺利入选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安徽省共有5所高校获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进入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第二批建设选题;机械类专业被列为首批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获得16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不含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其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

我校认真落实各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任务,抓住内涵,发展优势,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充分发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示范效应,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激发全校师生员工加强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同时,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也带动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项目,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调研教学现状,找出教学、课程建设等方面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问题,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效果。

 

【亮点四】 分类指导

 学校实施的是学分制、选课制、弹性学制和双学位制,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涯可以多方面的。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务处针对学生的需要开展分阶段、分类别的学习指导。学分制、选课制和弹性学制的全面实施,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提前或者推迟修读部分课程。许多学生因此受益,近三年来,有30多名学生提前1年修完所有课程,用三年的时间修完所有的课程,提前毕业。目前所有本科专业都制定了双学位培养计划。双学位制的实施,满足了学生多层次、多渠道成才的愿望,学生在修完自己主专业的同时,可以跨学科修读一个专业,获得两个不同学科门类的学位,增强了学生就业、升学的能力,每年有近2百名学生获得双学位证书,有学生凭借双学位专业证书考取了研究生、公务员等。

开设课程分级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学英语实施一、二、三级分级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分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大学计算机基础两个层教学。

针对学校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类学生以及内地高中新疆班学生进校时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困难较多等问题,教务处学习指导中心经常安排专门的辅导环节,在学习中给予帮助和指导;同时通过调整教学环节,给予有效地指导和帮助。

 

【亮点五】 学习预警

我校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贯彻到教育工作中,实施学生学习预警制度。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学校于2012年正式出台了《大学生学习预警制度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教务部门、学工部门、就业部门、家长等多方面的作用,督促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辅导员、班主任、家长和学生通过教务处网上开通的“学业预警”网站进入学习预警系统,输入学号和身份证号,可以查询到每个学生、班级、年级的学习预警说明、预警状态、预警建议、预警级别;同时可以查看到目前考试还未通过的必修课情况、公共选修课所欠学分情况。学生可以根据查询到的学习预警情况,合理安排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学工部门、学生辅导员、学生家长也可以根据查到学生预警信息,有针对性地督促相关学生的学习。该系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学校主体的管理理念,让学生在关爱中度过大学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学业。

 

【亮点六】 管理人本化

为适应教学管理人本化、现代化的要求,我校积极搭建各类信息平台,构建有效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和反应能力,已经开通如处长信箱、网上评教留言板、手机教学短信平台等。在此基础上,迎合现代学生喜好,充分利用QQ、飞信等学生喜用的通信工具进行学习指导。目前已开通了不同类型“QQ群”,如“学习指导QQ群”,“新生学习指导QQ群”等等,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指导也更加及时。(高拥军  汪盛颜 审核:邹珏)

 

上一条:学习贯彻十八大•学校发展巡礼之二:让科学研究插上腾飞的翅膀——我校四抓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下一条:我校荣获3项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

关闭

版权所有:安徽工业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