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毅力、目标——平凡中的光彩
——记建工学院陈德鹏老师
陈德鹏老师2007年9月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到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作。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开展“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973”子课题、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11项。已作为主要成员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等科研项目7项、大型工程技术服务项目5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编省部级标准规范1部、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3项;已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多篇。 现为《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Composite Materials》、《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等期刊审稿人。
看到如此多的成就之后,带着几分敬仰,几分好奇,我们来到安徽工业大学建工楼陈老师的研究室,对他进行了一次访谈,并有幸聆听了他许多教诲。在这个平凡的科研工作者兼教师身上,我们分明看到了不平凡的光彩。
做学问要有目标
陈老师为人谦逊温和,平易近人却又不失严谨细心,大胆创新。说起大学生平时的学习,他很高兴地向我们传授了许多经验。陈老师教授的内容条理清晰,由浅入深,并穿插大量实例解析,真正的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因此颇受学生爱戴。他强调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立体式的人才,因此他认为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中,同学们应该主动地,全方面的去了解土木工程相关知识,不能凭着个人的喜好而有所偏科。同时,在专业课学习之余,同学们还应多听一些名师讲座,查阅一些土木工程相关文献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将自己的认知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不仅如此,陈老师还对我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不少建议。他强调作为一个大学生,一定要准确的定位自己。对于大一大二的同学来说,要放下自己高中时的心态,认准自己大学生的身份,详细的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有组织的规划。而对于大三大四的同学来说,要提前考虑毕业之后的问题,考研也好,直接工作也好,都要有个明确的目标。尤其是对于不考研的同学,陈老师强调要认识到“不考研的同学应该比考研的更紧张”,要把握住自己所能支配的时间,最大限度的为将来的规划积累足够的基础知识和相关能力。这样才能充满信心的迎接挑战,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
做科研要有毅力
当谈到科研方面时,陈老师回忆了许多。科研的过程是艰辛而又枯燥的,而陈老师在毕业不久之后就接连取得多项研究成果,所经历的磨难更是超乎常人相像。但陈老师一向态度严谨,实事求是。不论是科研前的素材搜集、资料查询,还是研究中的多次观察,数据分析,陈老师总是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的完成。正是这份近乎苛刻的严谨让陈老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取得了较好成绩。虽然老师对这些艰苦并没有做过过多描述,但仅仅是只言片语就让我们体会到这份艰辛的厚重。
老师还对有志于科研事业的大学生提出了他的期望。他强调在科研中一定要积极主动起来,要带着不懈的毅力去投入科研。科研中会遇到的困难很多,实验器材的匮乏,科研理论的不成熟等,都是我们必须克服的。还有资料、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也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如果仅仅是被动地去做这些,那么是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的。因此,同学们不仅要培养自己自己主动的能力与习惯,真正地融入科学研究中去,而且要培养自己对于科研的热情与一往无前的毅力。
做人要有德行
“明善”一直是陈老师教导学生应有的重要品质,人分善恶,善无大小。大学中无论学到多还是少,“明善”是一堂必修课,这门课没有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百分之百。在大学四年中老师看中的不是你的学识多广,人生学无止境,大学成绩在人生这场考试远远达不到及格水平。反之,大学老师眼中最优秀的学生,是“明善”这堂课及格的学生。毕业时,也许你从老师手中接过的是一张毕业证,那是你大学四年学习成绩的象征,但是“明善”这堂必修课的成绩在老师心中已经不仅有了一个分数,更多了一份重量。
对于自身,陈老师在热心科研中不断提高科学研究者应具有的品质,同时认为衡量老师的最重要标准是“德行”。老师教书育人先要做到严于律己,要具有身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品德,如有教无类、循循善诱、任劳任怨等。多年来,陈老师早已经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的天职。他在日常教学中始终坚信,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正如初见老师时所感,或许在千千万万的科研与教育工作者中,陈老师秉持德行、踏实教学、认真研究的品性很平凡。但他却在这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着独特的光彩。相信自己不平凡,认真做好当下,我们都是最为闪耀的新星!
(学生记者:宋椿来 朱国胜 审稿:邹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