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热点关注 
 新闻动态 
 思政工作 
 通知公告 
 校园文化 
 统战工作 
 普法宣传 
 安工大首页 
 
  思政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思政工作>>正文

大力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 (上)

2006-03-09 15:43 xcb 

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能力

   
孔玉芳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价值观呈多样化趋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就使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任务面临新的课题。从国内看,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逐步形成;另一方面,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也有所滋长,小生产的思想观念、封建残余的思想观念、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观念、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相互激荡更加突出。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西方敌对势力正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在意识形态领域,他们利用因特网等多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目的就是要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乱人们的思想。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然会长期面对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活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它事关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要正视其他多种思想文化的存在,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性的思想文化,用符合社会前进方向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占领社会意识形态阵地。
    1.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把最新成果作为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毛泽东同志早在1938年就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任务,强调“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具有一定的民族形式。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归结起来,可概括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些问题的解决,既不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书本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更不可能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另起炉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使我们党科学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外国先进文化,深入研究我们的改革开放实践,把我们的经验理论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
    2.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不可能纯而又纯,有一些噪音、杂音难以完全避免。大量事实证明,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要坚持“三贴近”,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深入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仔细体察他们的要求,耐心倾听他们的呼声,在增强说服力、战斗力,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上狠下功夫,使我们的理论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发挥出强大的威力。要始终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使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阵地,决不能给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改革开放政策、违反党的方针政策的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要理直气壮地对噪音、杂音进行批评,激浊扬清,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特别要注意加强对青少年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3.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不竭动力和源泉,勇于和善于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遇到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理论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工作者应当牢固树立尊重实践、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按照“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要求,站在时代前列,立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把握时代特点和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从理论上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当前,有许多重大现实问题需要给予理论的分析,有许多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需要给予理论的明辨,有许多思想困惑需要给予理论的阐释。“理论是时代的声音”,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战斗力。
    (作者: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肖怀远

    现代社会,新闻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任何一个执政党要想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都必须把新闻舆论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上。这些年,一些国家相继发生所谓“颜色革命”,固然是内外矛盾交织积累的结果,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执政者失去了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和影响力。能不能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善于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一个重要考验,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上下功夫。坚持正确导向,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重大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出偏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与坚定;就是要自觉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理直气壮地讲大道理,始终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宣传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宣传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引导人民,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鼓舞人民,把党中央的声音传下去,把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伟大创造和新鲜经验传播开来,把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和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压下去,自觉地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使新闻媒体真正发挥引导社会、影响舆论、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成为宣传、教育、团结、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舆论阵地。
    第二,要在“三贴近”上下功夫。贴近实际,才能正确地反映实际;贴近群众,才能广泛地赢得群众;贴近生活,才能有效地引领生活。落实“三贴近”,就必须带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既要深入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又要引导好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既要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又要让广大干部群众感到自己是参与者、实践者、受益者。落实“三贴近”,就必须有的放矢,这个“矢”,就是社会舆情和群众的思想动向,了解舆情动态,把握群众脉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群众才能相信我们的宣传,才能接受引导,跟着正确的舆论走。落实“三贴近”,必须把握有度。在舆论宣传中,这个度,就是我们想说的和群众想听的结合点,就是应该让群众知道和群众希望知道的结合点,就是宣传的节奏、方式和艺术。在实践中,度本身也是随着时间、环境、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舆论引导在把握上必须清醒、得当,顺畅自然,切忌一惊一乍,大起大落,忽松忽紧,今东明西。落实“三贴近”,必须根据不同读者、听众、观众的特点,发挥不同媒体、不同宣传手段的作用,比如,报纸和因特网的受众就不完全一样,报纸的不同版面,电台、电视的不同时段,读者、听众、观众也会有区别,都要根据不同受众的特点,因势利导,发挥最大作用,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三,要在主动发挥新兴媒体作用上下功夫。现在,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包括手机短信、IP广播、IP电视等发展迅速,正在成为最迅速便捷的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这些新兴媒体,我们必须像对待传统媒体一样予以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为我所用。一是加强管理和监控,坚决删除那些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黄色、反动有害信息,绝不能给它们提供传播渠道,净化传播环境。二是加强正面宣传,在最快的时间里把正面的声音用网络语言和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布出去,对网上舆论进行及时有效地引导。三是加强网上舆情分析,利用新兴媒体充分互动的特点,及时发现、分析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使它们成为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四是扶植重点新闻网站,坚持以发展带管理。当前特别要加紧制定和完善新兴媒体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使之真正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第四,要在加强领导和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要坚持党管新闻媒体的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把舆论阵地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要在新闻工作者当中坚持不懈地开展三项学习教育,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的观点,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正确舆论引导人的观点,新闻工作者是肩负重大社会责任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观点,坚决批判和摒弃那些把新闻游离于意识形态之外、把新闻媒体看作是“社会公器”、“第四权力”的错误论调,坚决克服那些片面迎合所谓“市场需求”、“读者口味”,片面求新、求奇、求轰动效应的错误做法。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一套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软约束与硬约束相结合、内部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培养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采编队伍,打牢事业发展的基础。
    (作者: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能力

   
蒋建国

    大力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的能力,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性工程和关乎长远的基础性工程。在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中心环节。
    历史上每一次深刻的社会转型,社会道德都面临着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方面,人们思想观念上不断增强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意识,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人们价值取向上日益凸显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变性,又给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重在建设的方针,倡导改革创新的精神,使思想道德建设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中华民族是一个重人伦、讲道德的“礼仪之邦”,在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文化摇篮,是我们实现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反映时代特点相结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围绕这个总目标和总要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顽强进取的精神状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树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要以养成公民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目标,大力实施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社会以和谐为美,和谐以道德为基,道德以诚信为本。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紧紧抓住价值观念、制度规范、监督惩处三个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公民诚信为重点的诚信建设,推动建立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信用体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要求,积极探索和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不断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努力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
    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思想道德建设贵在行动,重在实践。科学的道德教育,既是一个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的过程,又是一个巩固道德信念、完善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切实加强道德教育,就要不断丰富教育载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坚持思与为、知与行的统一。当前道德实践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更深层次、更高起点、更宽领域大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道德建设的生动局面。要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开拓中前进、在巩固中提高,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素质、城乡文明程度、群众生活质量,着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
    坚持引导与服务相结合。在当前的经济社会生活中,人民群众遇到的很多矛盾和困难,表面看来是思想问题,但根源是实际问题引起的。要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为出发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着眼人文关怀,立足人文引导,致力人文提升,多做得人心的好事,多办稳人心的实事,多解暖人心的难事,让人民群众生活上解困、思想上解惑、心理上解压,真正用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只有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变化、感到温暖,才能使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成为推动工作大局、凝聚精神力量的过程,成为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的过程,成为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团结和谐的过程。
    (作者: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求是》2005年24期

上一条:大力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下) 下一条: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第一线的启示

关闭

版权所有:安徽工业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