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校党委2014年第10次常委会审定,决定将校风、校训并用,校风沿用“团结、求实、勤奋、创新”,校训为“精工博学、厚德敏行”。
会议认为,用“精工博学、厚德敏行”作为我校校训较好地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付诸崭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哲理,寓意深刻,契合大学精神。“精”、“博”、“厚”、“敏”四字体现了我校“高标准、严要求”的办学传统。“精工”表达了对于求学、治学态度的期望,体现一种敬业性;“博学”表达了对于求学、治学广度的期望,体现一种广泛性;“厚德”表达了对于立德树人深度的期望,体现一种包容性;“敏行”表达了对于勉力修身力度的期望,体现一种持续性。是大学精神在新时期的生动表述。
会议认为,该校训契合了我校“以工为主,多科并举、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体现了我校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兼修,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共进的育人诉求。
会议要求,安工大人当以此为训,追求精致工巧、涵养渊博学识、濡染时代大德、致力奉献众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倡导者、追求者、践行者。(校训释义附后)(撰文:王成勇 审稿:邹珏)
校训释义:
精工:语出《后汉书·宦者传·蔡伦》:“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原意为精致工巧,引申为掌握精湛技艺、具有科学精神。以此为训,旨在彰显我校以工为主的学科特色,激励广大师生立足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创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凡事精益求精,始终追求卓越,致力善做善成。
博学:语出《论语·子罕》:“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指学识渊博。《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将其作为治学求进之首,意为广泛地学习。以此为训,旨在激励师生广博地获取知识,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实现学识渊博、学以致用的求学、治学目标。
厚德:语出《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指大德,意为道德高尚者能担当重任(其他含义略)。以此为训,旨在倡导师生致力于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追求高尚品德,涵养完善人格,养成和谐心灵,培育宽广心胸,成为可堪大用的时代英才。
敏行:语出《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指勉力修身,意为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敏,勉也。言黾勉以求之也。”(刘宝楠《论语正义》)引申为聪明,机智,迅速,敏锐、反应快。以此为训,旨在教育师生牢固树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意识,拥有敏锐眼光,善于抢抓机遇,少说多做,行动迅速,着力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